1.单选题- (共4题)
2.
下列对1mol/L的Na2SO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含有1mol Na2SO4 |
B.将142g Na2SO4固体溶于1L水可得到1mol/L的Na2SO4溶液 |
C.将142g Na2SO4·10H2O固体溶于少量水后,再将其稀释成1000mL |
D.从1mol/L的Na2SO4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Na+的浓度都是2mol/L |
3.
《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屎矾属于盐类 |
B.“涂铁皆作铜色”是指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
C.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都属于电解质 |
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
2.实验题- (共1题)
5.
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无机物和有机物反应,生成多种多样的含氯化合物。
(1)查阅文献: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可以制备氯气。反应原理如下: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请在上述反应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是某同学制备氯水的装置图。

①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3)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发生如下反应:Ca(ClO)2+CO2+H2O = CaCO3↓+2HClO,分析以上反应,你认为存放漂白粉时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欲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成250mL1.0 mol·L−1的稀盐酸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有:a.玻璃棒 b.烧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量筒 f.托盘天平。
①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盐酸溶液时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号)。
A.量筒量取浓盐酸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B.配制一定体积、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C.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1.0 mol·L−1的稀盐酸溶液润洗
D.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③根据计算,本实验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对所配制的稀盐酸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1.0mol/L。请你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浓度偏高的原因(答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查阅文献:重铬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可以制备氯气。反应原理如下: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请在上述反应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是某同学制备氯水的装置图。

①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3)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发生如下反应:Ca(ClO)2+CO2+H2O = CaCO3↓+2HClO,分析以上反应,你认为存放漂白粉时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欲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成250mL1.0 mol·L−1的稀盐酸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有:a.玻璃棒 b.烧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量筒 f.托盘天平。
①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盐酸溶液时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号)。
A.量筒量取浓盐酸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B.配制一定体积、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C.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1.0 mol·L−1的稀盐酸溶液润洗
D.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③根据计算,本实验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对所配制的稀盐酸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1.0mol/L。请你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浓度偏高的原因(答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