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Cu3N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在电子工业领城、航空航天领域、国防领域、通讯领域以及光学工业等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N元素与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较:N____O(填“>”、“<”或“=”)。
(2)与N3-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四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u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分子中醛其(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
(4)[Cu(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1-取代可生成Cu(H2O)2Cl2,试画出其具有极性的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
(5)Cu3N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N3-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晶胞棱长为an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u3N的密度p=______g/cm3[用含a和NA 的式子表示,Mr(Cu3N)=206]
.
(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N元素与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较:N____O(填“>”、“<”或“=”)。
(2)与N3-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四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u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分子中醛其(

(4)[Cu(H2O)4]2+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中的两个H2O被C1-取代可生成Cu(H2O)2Cl2,试画出其具有极性的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
(5)Cu3N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N3-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晶胞棱长为an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Cu3N的密度p=______g/cm3[用含a和NA 的式子表示,Mr(Cu3N)=206]

2.单选题- (共15题)
2.
我国成功实现持续开采可燃冰。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海底300m~3000m的深度形成的固体,可表示为mCH4·nH2O。下列哪个条件不是形成可燃冰必须具备的( )
A.低压 | B.低温 | C.高压 | D.充足的CH4来源 |
3.
已知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Y2﹣<Z﹣ | B.离子半径X+>W3+ |
C.质子数c>b | D.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
4.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A.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
B.热稳定性:HF>H2O>NH3 |
C.S2﹣、Cl﹣、K+的半径逐渐增大 |
D.O、F、Ne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
5.
原子结构模型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1803年实心球模型→1897年葡萄干面包式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 的轨道模型→20 世纪初电子云的原子结构模型。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A.玻尔 | B.汤姆生 | C.卢瑟福 | D.道尔顿 |
8.
若某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层排布为4d2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4 个电子 |
B.该元素原子核外第N 层上共有10 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
C.该元素处于第五周期IVA 族 |
D.该元素原子第四电子层上有4 个空轨道 |
12.
氰气的分子式为(CN)2,结构式为N
C-C
N,性质与卤素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四原子共直线,是非极性分子 | B.N![]() ![]() |
C.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4个π键 | D.氰气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
15.
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沸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晶体 | NaCl | KCl | AlCl3 | SiCl4 | 单质B |
熔点/℃ | 810 | 776 | 190 | -68 | 2300 |
沸点/℃ | 1465 | 1418 | 180 | 57 | 2500 |
A.AlCl3加热能升华 | B.单质B 可能是原子晶体 |
C.NaCl中化学键的强度比KCl 中的小 | D.SiCl4是分子晶体 |
16.
2014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研究甲烷高效转化获重大突破。催化原理如图所示,该研究彻底摒弃了高耗能的合成气制备过程,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反应过程本身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原子利用效率达到100%。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B.CH4→CH3+H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
C.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理 | D.CH3是稳定结构 |
3.实验题- (共1题)
17.
某实验小组以 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 。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 。实验时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 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 。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
(4)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如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1 mL 0.1 mol • L-1 FeCl3溶液 |
④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 HCl 溶液 | 1 mL 0.1 mol • L-1 FeCl3溶液 |
⑤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 NaOH溶液 | 1 mL 0.1 mol • L-1 FeCl3溶液 |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
(3)写出实验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分析如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