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______。
a.A b.B c.C d.D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_________。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__。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写出甲的氧化物及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所列小写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①m、f、j的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f、m、n、g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还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甲、乙、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⑤f元素单质是在生产中用量很大,试写出工业上制备f元素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c元素的单质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______。
a.A b.B c.C d.D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_________。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__。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写出甲的氧化物及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所列小写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①m、f、j的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f、m、n、g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还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甲、乙、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⑤f元素单质是在生产中用量很大,试写出工业上制备f元素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c元素的单质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2.计算题- (共1题)
2.
将KOH和Ca(OH)2混合物1.86g全部溶于一定量水中形成稀溶液,再缓缓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当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消耗CO2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忽略CO2溶于水情况。以下情况相同。)
(1)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Ca(OH)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4)写出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g)与通入CO2的体积V(mL)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5)在图示坐标系上,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m(g)与通入CO2的体积V(mL)的关系曲线_________。



(1)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Ca(OH)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4)写出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g)与通入CO2的体积V(mL)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V的取值范围 | m=f(V)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5)在图示坐标系上,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m(g)与通入CO2的体积V(mL)的关系曲线_________。




3.选择题- (共4题)
3.“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②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②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早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些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连梦也不敢做。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收入水平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收入水平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单选题- (共3题)
8.
国际上曾把原定在2000年全球禁用氟利昂(冰箱制冷剂)的时间提前到1996年,主要是为了保护大气平流层中的一种物质不受破坏,这种物质的同素异形体是
A.O2 | B.H2 | C.N2 | D.O3 |
9.
有一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 等微粒,对该酸性溶液分别进行实验:
(1)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2)取原溶液加碱,调至溶液呈碱性,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取原溶液加氯水,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微粒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1)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2)取原溶液加碱,调至溶液呈碱性,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取原溶液加氯水,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微粒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SO42- | B.Br- | C.H2SO3 | D.NH4+ |
5.多选题- (共2题)
10.
关于氮、磷、硅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氮和磷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
B.常温下,硅可以与氟气、强碱溶液起反应,氮气也能与氢气、氧气反应 |
C.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2SiO3 |
D.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NH3 |
11.
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元素除零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 ![]() |
B.五种元素中,a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
C.c的氧化物晶体中,c原子和它拥有的化学键个数比为1:2 |
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
6.实验题- (共1题)
12.
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
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
____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