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7775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综合题(共4题)

1.
(1)下列是中学化学中熟悉的物质:O2、金刚石、Na2O2、H2SO4、Na2CO3、Na2S、NaHSO4
① 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 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物质:① O2和O3,  ② 正丁烷和异丁烷   ③12C和14C, ④H2O和H2O2,⑤乙醇和酒精。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_。
2.
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E元素原子的L层上电子数为(mn),M层上电子数为。F与D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C与E形成的化合物E3C属于________(填“原子”“离子”或“分子”)晶体。
(3)简单D离子和E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B和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F的一种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写出该氧化物与G单质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甲+H2O→丙+丁,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若甲是由N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丙具有漂白性。则甲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丁与H2O有相同的电子总数,则丁的结构式为________。
3.
I、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
(1)用浓硝酸和水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各取10 mL硝酸溶液分别与铜片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浓硝酸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1:1
反应速率快,溶液很快变成绿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呈红棕色

1:3
反应速率较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1:5
反应速率慢,微热后速率加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上表,制备NO气体最适宜的是实验II,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有毒气体逸散造成空气污染,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用该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验证产生NO气体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Ⅰ.安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打开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所选浓度的硝酸,至铜丝下沿(不接触铜丝)。
Ⅲ.向上移动B管,使A管液面上升至与橡皮塞恰好接触,关闭旋塞C,反应开始。
Ⅳ.当液面重新下降至与铜丝脱离接触时,反应停止。
Ⅴ.打开旋塞C,向下移动B管,使A中迅速进入少量空气,关闭旋塞C,观察现象。
①步骤Ⅰ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水,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步骤Ⅲ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Ⅴ产生现象之后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3)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已知:2NH4ClO4 N2↑+2O2↑+Cl2↑+4H2O。现可提供下列试剂:a.饱和食盐水    b.浓H2SO4 c.NaOH溶液    d.Mg  e.Cu   f.Fe
利用下图装置对高氯酸铵受热分解产生的三种气体分别进行吸收或收集。

①E中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A、B、C中盛放的药品依次可以是____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
Ⅰ.a、b、c  Ⅱ.c、b、e  Ⅲ.b、c、f
4.
I.某化学反应中,反应混合物A、B、C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初始
2 min
4 min
6 min
c(A)/mol·L-1
1.45
1.28
1.00
1.00
c(B)/mol·L-1
0.38
0.72
1.28
1.28
c(C)/mol·L-1
0.095
0.18
0.32
0.32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min末A的转化率约为______________
II.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锌的形态
反应温度/℃
收集100 mL氢气所需时间/s

薄片
15
200

薄片
25
90

粉末
25
10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4)实验Ⅰ和Ⅱ表明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5)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6)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8题)

5.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
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Li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⑤还原性:S2>Se2
⑥酸性:HNO3>H3PO4
A.①③B.②④C.③⑥D.⑤⑥
6.
下表给出几种物质的熔、沸点:
 
NaCl
MgCl2
AlCl3
SiCl4
单质B
熔点/℃
801
710
180
68
2 300
沸点/℃
1 465
1 418
160
57
2 500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MgCl2属于离子晶体   ②SiCl4是分子晶体   ③单质B可能是原子晶体
④AlCl3加热能升华 ⑤MgCl2水溶液不能导电   ⑥1500℃时,NaCl可形成气态分子
A.仅⑤B.④⑥C.①和④D.②③⑤
7.
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 Z< 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X、Z的氧化物形成的晶体类型相同
8.
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
9.
在氧气中灼烧0.44 g S和Fe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S全部转化成H2SO4,这些H2SO4可用4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S的质量分数约为(  )
A.18%B.46%C.73%D.36%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23 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 L 0.1 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
D.如图实验: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11.
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
B.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pH<7的雨水不都是酸雨
D.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12.
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A.AB.BC.CD.D

3.选择题(共2题)

13.请你设计至少两种方法除去细小的铁粉中混有的细小的铝粉(作简要说明)
14.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