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有机化学基础》
(1)下列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符合如图核磁共振氢谱的是_________

A.CHCl3 B.CH3Cl C.CH3CH3 D.CH3CH2OH
(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H2CH (CH3)2,其名称是______
A.2-甲基丁烷 B.3-甲基丁烷
C.2-甲基戊烷 D.3-甲基戊烷
(3)下列物质中,在人体内需要通过发生水解反应才能被消化吸收的是______
A.淀粉 B.葡萄糖 C.氨基酸 D.高级脂肪酸
(4)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如图是以乙烯为原料,制备环状酯E(某香精成分和高分子材料F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可做汽车发动机的防冻液,B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A转化为B的“一定条件”是指NaOH的________(填“水”或“醇”)溶液。
②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CH2=CH2转化为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属于醛类,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验 C分子中的醛基。
⑤把Na2CO3加到足量D溶液中,产生CO2气体,说明D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_______(填“强”或“弱”)。
(1)下列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符合如图核磁共振氢谱的是_________

A.CHCl3 B.CH3Cl C.CH3CH3 D.CH3CH2OH
(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H2CH (CH3)2,其名称是______
A.2-甲基丁烷 B.3-甲基丁烷
C.2-甲基戊烷 D.3-甲基戊烷
(3)下列物质中,在人体内需要通过发生水解反应才能被消化吸收的是______
A.淀粉 B.葡萄糖 C.氨基酸 D.高级脂肪酸
(4)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如图是以乙烯为原料,制备环状酯E(某香精成分和高分子材料F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可做汽车发动机的防冻液,B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A转化为B的“一定条件”是指NaOH的________(填“水”或“醇”)溶液。
②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CH2=CH2转化为A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属于醛类,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来检验 C分子中的醛基。
⑤把Na2CO3加到足量D溶液中,产生CO2气体,说明D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_______(填“强”或“弱”)。
2.单选题- (共7题)
7.
节能减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
B.包装盒、快餐盒等全部用聚苯乙烯生产,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
C.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
D.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
8.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化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 B.还原性 | C.碱性 | D.酸性 |
3.填空题- (共2题)
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每个数字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2)②、③两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④和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4)元素③和元素⑥的氢化物均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看到大量的白烟,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 | IA | | 0 | ||||||
1 | ① | II A | | III A | IV A | V A | VI A | VIIA | |
2 | | | | ② | ③ | | | | |
3 | ④ | | ⑤ | | | | ⑥ | |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2)②、③两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④和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4)元素③和元素⑥的氢化物均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看到大量的白烟,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
10.
《化学与生活》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2)现有下列五种物质:
A.食盐 B.食醋 C.苹果汁 D.葡萄糖 E.青霉素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富含维生素C的是________;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_______;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的是_______;即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为防腐剂的是_______;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_________。
(3)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消化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鸡蛋清变为________色。
b.氨基酸具有两性,是因为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碱性官能团又含有酸性官能团,其中,碱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酸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的是_______(填“盐析”或“变性”)。
(1)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2)现有下列五种物质:
A.食盐 B.食醋 C.苹果汁 D.葡萄糖 E.青霉素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富含维生素C的是________;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_______;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之一的是_______;即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为防腐剂的是_______;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_________。
(3)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消化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鸡蛋清变为________色。
b.氨基酸具有两性,是因为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碱性官能团又含有酸性官能团,其中,碱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酸性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的是_______(填“盐析”或“变性”)。
4.实验题- (共1题)
11.
(1)现有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物质:
Ⅰ.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稳定性的相对强弱,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组装置:

请回答:
①如甲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试管②中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H2SO4 b. NaOH溶液 c. Ca(OH)2溶液
②如乙图所示,试管④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比NaHCO3的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
Ⅱ.欲鉴别两种固体物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Ⅲ.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快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假设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稳定性的相对强弱,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组装置:

请回答:
①如甲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试管②中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稀H2SO4 b. NaOH溶液 c. Ca(OH)2溶液
②如乙图所示,试管④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比NaHCO3的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
Ⅱ.欲鉴别两种固体物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Ⅲ.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快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假设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