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
(2)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
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A1N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1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AlN跟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
(2)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

①AlN跟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单选题- (共4题)
2.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Al3+、Na+。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c(Fe3+)=0.2 mol•L-1 |
B.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 |
C.SO42-、NH4+、Na+、CO32-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 |
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溶液,溶液成血红色,则含有Fe2+ |
3.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B.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
C.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
D.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4.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HCl气体氛围中干燥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电解得到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
B.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MgCl2 |
C.提取镁的过程涉及化合、分解、置换反应 |
D.第④步电解时,还会产生副产品氯气 |
5.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化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 B.还原性 | C.碱性 | D.酸性 |
3.多选题- (共1题)
6.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 | 铝的熔点高于三氧化二铝 |
B | 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底部并缓慢挤出碱液 | 防止加碱过程中带入空气,制备并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 |
C | 蒸馏实验操作时将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但不能触碰到烧瓶内壁 | 准确测定馏分的温度,以便于液体混合物分离 |
D | Fe(OH)3胶体可用于净水 | 说明Fe(OH)3胶体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性。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1题)
7.
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Be(OH)2与Mg(OH)2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别,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Li与Mg根据对角线规则,性质也相似,则Li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1)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Be(OH)2与Mg(OH)2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别,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Li与Mg根据对角线规则,性质也相似,则Li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8.
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D中放入浓H2SO4,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H处尾气吸收装置图并注明试剂____________。
(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

①“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需“密闭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在有一种名为“净水丸”的产品也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的杀菌消毒,药丸通常分内外两层。外层的优氯净Cl2Na(NCO)3先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O3)溶出,可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亚硫酸钠将水中多余次氯酸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Mn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D中放入浓H2SO4,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H处尾气吸收装置图并注明试剂____________。
(6)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

①“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需“密闭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在有一种名为“净水丸”的产品也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的杀菌消毒,药丸通常分内外两层。外层的优氯净Cl2Na(NCO)3先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O3)溶出,可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亚硫酸钠将水中多余次氯酸除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9.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①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
②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4)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
(6)将等体积的AlCl3与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溶液中含有铝元素质量是沉淀中含有铝元素质量的2倍,则c(AlCl3)与c(NaOH)的比值是____________。
查得资料:①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
②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4)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
(6)将等体积的AlCl3与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溶液中含有铝元素质量是沉淀中含有铝元素质量的2倍,则c(AlCl3)与c(NaOH)的比值是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