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第四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768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5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B.C.D.
2.
的相反数是().
A.B.C.5D.
3.
我国南海海域面积为3 500 000 km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4.
方程组的解是(    )
A.B.C.D.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抛物线的开口向下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一次函数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6.
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原点的是()
A.B.C.D.
7.
如图,已知AB∥CD,∠1=62°,则∠2的度数是()
A.28°B.62°C.108°D.118°
8.
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图形完全相同的是()
A.三棱锥B.长方体C.三棱柱D.球体

2.选择题(共8题)

9.已知向量 a=(λ,3),b=(2,4)
10.已知向量 a=(λ,3),b=(2,4)
11.2.5÷100与2.5x0.01的计算结果比较(   )
1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那孩子抑起脸来天真地问。{#blank#}1{#/blank#}

②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blank#}2{#/blank#}

③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堆断代替观察。

{#blank#}3{#/blank#}

④微风吹佛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blank#}4{#/blank#}

13.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那孩子抑起脸来天真地问。{#blank#}1{#/blank#}

②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blank#}2{#/blank#}

③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堆断代替观察。

{#blank#}3{#/blank#}

④微风吹佛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blank#}4{#/blank#}

14.Don't be lazy, and everyone will love you.

{#blank#}1{#/blank#}

15.Don't be lazy, and everyone will love you.

{#blank#}1{#/blank#}

16.求6个5的和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3.填空题(共2题)

17.
因式分解:=_________________;
18.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4.解答题(共7题)

19.
计算:
20.
先化简,后求值:,其中
21.
某工厂一种产品去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明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去年到明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
(1)求去年到明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
(2)今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万件?
2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交于A、B(A点在B点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如图1,连接AC、BC,求△ABC的面积。
(2)如图2:
①过点C作CR∥x轴交抛物线于点R,求点R的坐标;
②点P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PC,若∠BCP=2∠ABC时,求点P的坐标。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在AP上,过点P作PH⊥x轴于H点,点K在PH的延长线上,AK=KF,∠KAH=∠FKH,PF=,连接KB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求PQ的长。
23.
如图,已知Rt△ABC中,∠C=90°,∠BAC=45°,用尺规作图:在AC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并连接B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求∠BDC的度数。
24.
某学校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进行抽样调查(每人只选一种书籍),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人,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如果这所学校要添置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1500册,请你估计“科普”类书籍应添置多少册比较合适?
25.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1=∠2.
求证:(1)BE=DF;(2)AF∥C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