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765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0

1.综合题(共1题)

1.
工业生产硫酸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己知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二硫化亚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S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2)接触室中生成S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接触室中出来并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采用氨水处理尾气中的SO2,请写出足量氨水和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2.
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3.
检验硫酸亚铁是否氧化变质的试剂是
A.稀盐酸B.石蕊溶液C.KSCN溶液D.氯水
4.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选项


现象
A
淀粉KI溶液
浓硫酸
溶液变蓝
B
酚酞溶液
浓盐酸
无明显变化
C
AlCl3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浓盐酸
浓氨水
有白烟产生
 
A.AB.BC.CD.D
5.
下图为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备、除杂、收集装置。用此装置能获得干燥纯净气体的是

选项
a
b
c
气体
A
浓盐酸
Na2SO3
浓硫酸
SO2
B
稀硝酸
Cu
浓硫酸
NO
C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Cl2
D
H2O2
MnO2
浓硫酸
O2
 
A.AB.BC.CD.D
6.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A
除掉Cl2中的少量HCl
将混合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强于I2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再加入10%的H2O2溶液,溶液立即变蓝色
C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碳
将稀盐酸滴到碳酸钙固体上,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出现浑浊
D
验证氧化性强弱:
Cl2>Br2>I2
向5mL饱和氯水中滴加少量0.1 mol/L NaBr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再滴加少量0.1mol/L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A.AB.BC.CD.D

3.选择题(共1题)

7.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斜边分成了3∶2两段,且斜边上的高为2 厘米,则斜边长为{#blank#}1{#/blank#}厘米.

4.实验题(共1题)

8.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放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尚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未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