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2题)
1.
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____,B的结构简式____。
(2)与A相邻的同系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
(3)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
(4)B与浓硫酸与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填“A>B”、“A<B”或“A=B”)。
(1)A的电子式____,B的结构简式____。
(2)与A相邻的同系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
(3)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
(4)B与浓硫酸与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填“A>B”、“A<B”或“A=B”)。
2.
将红热的固体单质M放入浓硝酸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接触时,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1)混合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气体B为__________,蓝色溶液D为____________。
(3)单质M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C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混合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气体B为__________,蓝色溶液D为____________。
(3)单质M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C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8.
A、B、C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原子序数之和为37。下列关于A、B、C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B和C位于第四周期 | B.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7 |
C.元素B最外层有5个电子 | D.元素C位于第三周期ⅤA族 |
10.
如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下来的,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丙强 |
B.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强酸性 |
C.乙的氢化物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且分子间存在氢键 |
D.戊的原子序数一定是甲的5倍,且原子半径比甲大 |
11.
已知NH3、HCl极易溶于水,Cl2能溶于水。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利用①吸收多余的氨气 |
B.装置②可用于除去CO2中的HCl |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氨气 |
D.装置④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等气体 |
12.
以下关于氨碱法与联合制碱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是将氨碱法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改进工艺 |
B.与氨碱法相比,联合制碱法不产生难以处理的CaCl2,同时可生产出NH4Cl作氮肥 |
C.氨碱法中的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联合制碱法中的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 |
D.联合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氯化钠的利用率达到了100% |
13.
将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分别伸入①乙醇、②乙醛、③乙酸、④石灰水中,铜片质量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加、④不变 |
B.①不变、②增加、③减小、④增加 |
C.①增加、②减小、③不变、④减小 |
D.①不变、②减小、③增加、④减小 |
14.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Na2SiO3,则C中溶液中变浑浊 |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
D.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
15.
下列关于钢铁冶炼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焦炭在炼铁中的作用是产生还原剂和热量
②炼钢中用纯氧代替空气做氧化剂,是为了防止产生污染
③炼铁高炉有两个进口、三个出口
④用含硫较多的生铁炼钢,应加入较多的生石灰
⑤炼铁、炼钢过程中都发生CaO+SiO2
CaSiO3
⑥尽管铁的熔点是1 535 ℃,但高炉中的铁在1 200 ℃左右就呈液态
⑦生铁炼钢的主要目的调节硅锰等的含量、除去硫磷
①焦炭在炼铁中的作用是产生还原剂和热量
②炼钢中用纯氧代替空气做氧化剂,是为了防止产生污染
③炼铁高炉有两个进口、三个出口
④用含硫较多的生铁炼钢,应加入较多的生石灰
⑤炼铁、炼钢过程中都发生CaO+SiO2

⑥尽管铁的熔点是1 535 ℃,但高炉中的铁在1 200 ℃左右就呈液态
⑦生铁炼钢的主要目的调节硅锰等的含量、除去硫磷
A.①⑥ | B.②⑦ | C.③⑤ | D.④⑥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地球上不缺水,人类可以随意使用水资源,不必节约 |
B.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 |
C.海水淡化的各种方法中,蒸馏法的成本比较低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17.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 |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
3.选择题- (共2题)
18.彭某因所购苹果手机主机机身号与手机壳上的不一致,将商家诉诸法律。2016年2月,经法院判决,商家退还彭某购机款4720元,并另赔偿14160元。彭某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消费者的( )
①知悉真情权 ②公平交易权 ③依法求偿权 ④维护尊严权
19.彭某因所购苹果手机主机机身号与手机壳上的不一致,将商家诉诸法律。2016年2月,经法院判决,商家退还彭某购机款4720元,并另赔偿14160元。彭某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消费者的( )
①知悉真情权 ②公平交易权 ③依法求偿权 ④维护尊严权
4.实验题- (共2题)
20.
下图是实验室干馏煤的装置图,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的液体有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物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其中的重要成分分离出来。
(3)e处点燃的气体是________,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色。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1)指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的液体有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物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其中的重要成分分离出来。
(3)e处点燃的气体是________,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色。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煤发生了化学变化 |
B.d中液体显碱性 |
C.d中液体不分层 |
D.e处的气体可以还原氧化铜,也可以使溴水褪色 |
21.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验完毕)实验过程如图: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形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阳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写试剂化学式)检验氧化产物,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氧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形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阳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写试剂化学式)检验氧化产物,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说明氧化性Fe3+>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