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段考(理)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760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0

1.单选题(共12题)

1.
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由所在的铂电极经外电路流向另一电极
B.每转移4mol的电子,则消耗1mol的O2
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D.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2.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X、W的质子数之和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A.X元素最多可形成五种氧化物
B.W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元素非金属性弱
C.Z和X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D.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
3.
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一组原子或离子是( )
A.B.O、P、S
C.F、F、Ca2D.
4.
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KI、 B.
C.、NaClD.
5.
请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或单核离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推出Tl2O3是两性氧化物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Sr(锶)与Ca(钙)相比,Ca(钙)与酸反应更剧烈
D.化合物PH4I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7.
下列事实不能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
B.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判断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
D.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B.第IA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其单质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C.若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两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相同
D.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9.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装置可检查装置气密性
B.装置可从碘的溶液中分离出碘
C.装置可用于浓HCl与MnO2反应制取Cl2
D.装置可分离甲苯与乙醇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别FeCl3饱和溶液和Fe(OH)3胶体
B.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玻璃棒,但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
C.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D.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是先向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HNO3
11.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小
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主要成分[Cu2(OH)2CO3],可用稀盐酸除去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12.
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T2一定大于T1
B.图中b点速率一定大于d点速率
C.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c>b>a
D.加入催化剂可以使状态d变为状态b

2.选择题(共1题)

13.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后不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的小球标号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   )

3.填空题(共1题)

14.
某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FeCl3、FeCl2、Cu、CuCl2。有人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则该电池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正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的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负极质量减轻m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m/32 mol
B.正极质量增加56m/64 g
C.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
D.原电池工作过程中Cl向负极移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