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
,自行车为x=6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
B.在t=8s时两车速度相等,自行车第一次追上了汽车 |
C.在t=0至t=16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
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 |
2.
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某一深度处.若不计空气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最能近似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3.
在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N |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0×105N |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
4.
下列四组单位中,哪一组中的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米(m)、牛(N)、秒(s) |
B.米(m)、千克(kg)、秒(s) |
C.千克(kg)、焦耳(J)、秒(s) |
D.米(m)、千克(kg)、牛(N) |
5.
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 |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2.0×105 N |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
2.多选题- (共2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
B.如果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一定也受到弹力作用 |
C.当物体受到20N、25 N、30 N的三个共点力作用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
D.![]() ![]() |
7.
如图所示,A、B、C三物体放在旋转水平圆台上,它们与圆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已知A的质量为2m,B和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距离为R,C离轴距离为2R。当圆台转动时,三物均没有打滑,则:(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


A.这时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
B.这时B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小 |
C.若逐步增大圆台转速,C比B先滑动 |
D.若逐步增大圆台转速,B比A先滑动 |
3.解答题- (共3题)
8.
如图所示,方形木箱质量为M,其内用两轻绳将一质量m=1.0kg的小球悬挂于P、Q两点,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顶面的夹角分别为60°和30°。水平传送带AB长l=30m,以v=15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木箱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µ=0.75,(g=10m/s2)求:

(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
(2)木箱放到传送带上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
(2)木箱放到传送带上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斜面体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m相对斜面静止,推力 F应为多大?


10.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一根长L=1m、只能承受F=74N拉力的绳子,拴着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圆心O离地面距离h=6m,转动中小球在最低点时绳子恰好断了。(取g=10m/s2)

(1)绳子断时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多大?
(2)绳断后,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间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1)绳子断时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多大?
(2)绳断后,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间的水平距离是多少?
4.实验题- (共1题)
11.
(8分)用下图实验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经正确操作后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0、1、2、3、4、5、6七个测量点,相邻两测量点的时间间隔为0.04s,测量出后面各测量点到0测量点的距离d, 记入下表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测得重力加速度值。


(1)甲同学的处理方法是: 计算出1、5两点对应的速度v1、v5,然后由
算得g值, 则其中v5 = m/s。(取3位有效数字)
(2)乙同学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出
的值(已记入表中), 作出
-t图象, 由图象算得g值。
请你按以下要求完成乙同学的处理过程。
①在提供的坐标纸上作出规范的
-t 图象。
②根据图象求得g = m/s2。(取3位有效数字)
(3)实验测得的g值,你认为应选 (填:甲的值;乙的值;都可以)。
测量点 | 0 | 1 | 2 | 3 | 4 | 5 | 6 |
d/cm | 0 | 1.20 | 4.16 | 8.60 | 14.50 | 21.90 | 30.85 |
时间t(s) | 0 | 0.04 | 0.08 | 0.12 | 0.16 | 0.20 | 0.24 |
d/t(m/s) | | 0.30 | 0.52 | 0.72 | 0.91 | 1.10 | 1.29 |


(1)甲同学的处理方法是: 计算出1、5两点对应的速度v1、v5,然后由

(2)乙同学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出


请你按以下要求完成乙同学的处理过程。
①在提供的坐标纸上作出规范的

②根据图象求得g = m/s2。(取3位有效数字)
(3)实验测得的g值,你认为应选 (填:甲的值;乙的值;都可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