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模拟复习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7250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9

1.单选题(共6题)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位移B.动能C.力D.加速度
2.
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   )
A.30km/h
B.45km/h
C.60km/h
D.90km/h
3.
如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B.C.D.
4.
如图所示,长方形木块A、B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A、B之间的接触面粗糙.B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到的力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5.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6.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2.选择题(共4题)

7.

若直线2mx+y+6=0与直线(m﹣3)x﹣y+7=0平行,则m的值为(  )


8.计算.

64÷8={#blank#}1{#/blank#}    50÷6={#blank#}2{#/blank#}    54÷7={#blank#}3{#/blank#}

9.计算.

64÷8={#blank#}1{#/blank#}    50÷6={#blank#}2{#/blank#}    54÷7={#blank#}3{#/blank#}

10.按规律填数.

15,20,{#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

3,5,{#blank#}5{#/blank#}、9,{#blank#}6{#/blank#}、13,{#blank#}7{#/blank#}

2,5,{#blank#}8{#/blank#}、11,{#blank#}9{#/blank#}、{#blank#}10{#/blank#}、20

3.多选题(共4题)

11.
如图所示,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0~2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m
B.0~2s内和4~5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C.0~2s内物体的加速度比4~5s内的加速度小
D.0~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5m/s
12.
如图右所示,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45°,系统仍能保持静止。则斜面倾角增大后与增大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将增大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
D.物体A受到的合力将增大
13.
如图所示,作用于0点的三个力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为,沿y轴负方向。大小未知的力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能在第二象限的任意方向上
B.力不可能在第三象限
C.力夹角越小,则的合力越小
D.的最小值为
14.
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P、Q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B.将杆M向左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大,绳子拉力越大
D.绳的右端上移到R,绳子拉力不变

4.解答题(共2题)

15.
如图所示,有一根长为l=0.5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上,它自由下落时经过一高为d=1.5m的窗口,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0.2s,求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²)
16.
如图,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力F=8.0N的力作用,沿斜面以4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运动。已知θ=37°,(sin37°=0.6,cos37°=0.8,g=10m/s².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力F增大为10N,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
(3)力增大后,经时间0.5s,速度将变为多大?

5.实验题(共4题)

17.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下落物体带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中间部分取出连续的六个计时点A、B、C、D、B、F,用米尺测出A、B两点间距离=4.08cm,E、F两点间距离=5.64cm,

试写出用和相邻两点间时间间隔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g=________,代入数据求出g=_____m/s²。
18.
某同学为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A.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B.将橡皮条的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互成角度地拉两细绳套,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D.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向任意一个方向拉细绳套,记下细绳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选好标度,沿细绳的方向做出力F的图示。
E.用同样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从0点沿两细绳的方向按F1、F2的大小做两个力的图示。用刻度尺与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找对对角线,即合力F′.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G.改变F1及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步骤。
(1)此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步是错误的,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步骤序号),应如何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必须为90°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尽量短一些
D.细绳要与木板平行
E.若F′与F不完全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错误的
19.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A.
B.
C.
D.
为了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猜想,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下图是四个小组描绘出的不同图象,你觉得能够准确验证上述猜想的图象有____________。
20.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A、B两点相距=0.1m,甲球从B点向右做匀速运动的同时,乙球从A点由静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以B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乙球从开始运动,到追上甲球所用的时间t=1s,运动的位移x=0.9m,求:

(1)甲球的速度
(2)乙球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和加速度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