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724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9

1.单选题(共8题)

1.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t0时,位移s>0,速度v>0,其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直到a=0,则它的(   )
A.速度逐渐减小
B.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
C.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D.位移变为负值
2.
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一个环箱和杆的总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此过程中箱子静止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A.Mg
B.(M+m)g
C.(M+m)g-f
D.Mg+f
3.
如图,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µ=0.2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0N的拉力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g取10m/s2)  (    )
A.0 N
B.20 N,水平向右
C.40 N,水平向右
D.20 N,水平向左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固定在斜面上的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若F增大,斜面对球的弹力仍然保持不变
5.
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
A.沿斜面加速下滑B.仍处于静止状态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6.
物体的质量为2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水平方向大小为2N和7N的两个力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OB.2m/s²C.4m/s²D.5m/s²
7.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惯性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的原因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没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8.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2.选择题(共2题)

9.

You must {#blank#}1{#/blank#} (finish) your homework and hand it in as soon as the class is over.

10.按规律填数.

15,20,{#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

3,5,{#blank#}5{#/blank#}、9,{#blank#}6{#/blank#}、13,{#blank#}7{#/blank#}

2,5,{#blank#}8{#/blank#}、11,{#blank#}9{#/blank#}、{#blank#}10{#/blank#}、20

3.多选题(共4题)

11.
公元前4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大量物体下落的现象,归纳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下列论述和实例中能反驳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的是
A.在空气中,石块总比羽毛下落得快
B.完全相同的两张纸片,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它们同时从空中同一高度下落时,纸团先着地
C.完全相同的两个小铁球,从空中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同时着地
D.真空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属片下落一样快
12.
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小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地面对大人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静摩擦力大
13.
如图甲所示,物体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最大静摩擦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
A.物体的质量2kg
B.物体的质量0.5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3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35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因为力的单位是牛顿,而1N=1kg·m/s²,所以牛顿是个导出单位
C.若各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制单位,则通过物理公式得出的最后的运算结果一定为国际制单位
D.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4.解答题(共4题)

15.
一个物体从20m高处自由下落。g取10m/s²求下列问题。
(1)该物体达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2)该物体下落过程中所用时间是多少?
16.
如图所示,质量m1=40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拉力大小;
(2)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
17.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杠铃,当此人站在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质最为多少的杠铃?(g取10m/s²)
18.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g取10m/s²。求:
(1)物体在4s末的速度:
(2) 若4s未撤去拉力,求:撤去拉力后,物体滑动的时间和距离?

5.实验题(共2题)

19.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及遗漏的内容分别是        
20.
在保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间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下图所示的装置且该装置已平衡过摩擦力)

小车质量M和砝码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____组值测量时实验最准确,在选用此组值时,m取____g时实验误差较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