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一足球以8m/s的速度水平向北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踢球时间为0.2s,求在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
A.100m/s²,向南 | B.100m/s²,向北 |
C.20m/s²,向南 | D.20m/s²,向南北 |
2.
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速度为60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
A.30km/h | B.45km/h | C.60km/h | D.901km/h |
3.
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1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 ).
A.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
B.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
C.正在A点,速度方向向下 |
D.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
5.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 B.![]() | C.![]() | D.![]() |
6.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
B.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
2.选择题- (共4题)
11.按规律填数.
15,20,{#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
3,5,{#blank#}5{#/blank#}、9,{#blank#}6{#/blank#}、13,{#blank#}7{#/blank#}
2,5,{#blank#}8{#/blank#}、11,{#blank#}9{#/blank#}、{#blank#}10{#/blank#}、20
3.多选题- (共5题)
12.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下图所示,一个物体从M运动到P,它的位移
=-4m-5m=-9m;从P运动到N,它的位移为
=1m-(-4m)=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P到N的位移大于M到P的位移 |
B.从M到P的位移大于P到入的位移 |
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 |
D.物体从M 到N整个过程的位移Δx=![]() ![]() |
13.
如图右所示,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45°,系统仍能保持静止。则斜面倾角增大后与增大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将增大 |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 |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 |
D.物体A受到的合力将增大 |
14.
如图所示,作用于0点的三个力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为
,沿y轴负方向。大小未知的力
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 |
B.力![]() |
C.力![]() ![]() ![]() ![]() |
D.![]() ![]() |
15.
在一节火车车厢内有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桌面上有一个小球。旁边的乘客观察到,如果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桌面上保持静止。如果火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就会由静止开始向后加速运动。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以证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都是错误的 |
B.以匀速运动的车厢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成立 |
C.以加速运动的车厢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不成立 |
D.牛顿定律是被证明了的结论,什么条件下都是成立的 |
16.
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
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
B.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
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
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 |
4.解答题- (共3题)
17.
如图所示,有一根长为l=0.5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上,它自由下落时经过一高为d=1.5m的窗口,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0.2s,求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²)

18.
如图所示,斜面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光滑的A球分别与斜面和竖直墙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球A和斜面的质量均为m,斜面的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求A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1)求A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19.
如图,质量为1.0kg的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力F=8.0N的力作用,沿斜面以4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运动。已知θ=37°,(sin37°=0.6,cos37°=0.8,g=10m/s².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力F增大为10N,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
(3)力增大后,经时间0.5s,速度将变为多大?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将力F增大为10N,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
(3)力增大后,经时间0.5s,速度将变为多大?
5.实验题- (共4题)
20.
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下落物体带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中间部分取出连续的六个计时点A、B、C、D、B、F,用米尺测出A、B两点间距离
=4.08cm,E、F两点间距离
=5.64cm,

试写出用
、
和相邻两点间时间间隔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g=________,代入数据求出g=_____m/s²。



试写出用


21.
某同学为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A.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B.将橡皮条的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互成角度地拉两细绳套,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D.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向任意一个方向拉细绳套,记下细绳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选好标度,沿细绳的方向做出力F的图示。
E.用同样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从0点沿两细绳的方向按F1、F2的大小做两个力的图示。用刻度尺与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找对对角线,即合力F′.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G.改变F1及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步骤。
(1)此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步是错误的,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步骤序号),应如何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必须为90°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尽量短一些
D.细绳要与木板平行
E.若F′与F不完全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错误的
A.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B.将橡皮条的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
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互成角度地拉两细绳套,将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D.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向任意一个方向拉细绳套,记下细绳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选好标度,沿细绳的方向做出力F的图示。
E.用同样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从0点沿两细绳的方向按F1、F2的大小做两个力的图示。用刻度尺与三角板,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找对对角线,即合力F′.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G.改变F1及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步骤。
(1)此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步是错误的,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步骤序号),应如何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必须为90°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尽量短一些
D.细绳要与木板平行
E.若F′与F不完全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错误的
2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下表是所得到的数据:
若利用前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则2、3组数据中物体的质量应该为_______kg;若利用后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则4、5组数据中物体所受的力应该为__________N.
(2)为了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猜想,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下图是四个小组描绘出的不同图象,你觉得能够准确验证上述猜想的图象有____________。
(1)下表是所得到的数据:
次数 | 质量m/㎏ | 受力F/N | 加速度a/(m/s²) |
1 | 0.5 | 0.25 | |
2 | | 0.50 | |
3 | | 1.00 | |
4 | 1.0 | | |
5 | 1.5 | | |
若利用前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则2、3组数据中物体的质量应该为_______kg;若利用后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则4、5组数据中物体所受的力应该为__________N.
(2)为了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猜想,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下图是四个小组描绘出的不同图象,你觉得能够准确验证上述猜想的图象有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