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724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单选题(共7题)

1.
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B.C.D.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用到了“微元法”
D.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3.
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上另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
A.FcosθB.FsinθC.FtanθD.Fcotθ
4.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m/s2) (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小
5.
如图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
A.kLB.2kLC.D.
6.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7.
超市中小张沿水平方向推着质量为m的购物车乘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楼,如图所示。假设小张、购物车均与自动扶梯保持相对静止,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º,小张的质量为M,小张与扶梯间的摩擦因数为μ,小车与扶梯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
A.小张对扶梯的压力大小为Mgcos30°,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B.小张对扶梯的摩擦力大小为(M+mg sin30°,方向沿斜面向下
C.扶梯对小张的摩擦力大小为μM+mgcos30°,方向沿斜面向上
D.小张对车的推力和车对小张的推力大小相等,这是因为人和车均处于平衡状态

2.选择题(共3题)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0.按规律填数.

15,20,{#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

3,5,{#blank#}5{#/blank#}、9,{#blank#}6{#/blank#}、13,{#blank#}7{#/blank#}

2,5,{#blank#}8{#/blank#}、11,{#blank#}9{#/blank#}、{#blank#}10{#/blank#}、20

3.多选题(共4题)

11.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点,后又滑回至a点,c是ab的中点,全程物块的加速度不变。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上滑至b所用时间为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
B.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大于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
C.物块下滑时从b运动至c所用时间为
D.物块上滑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12.
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间隔时间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10m/s2)(   )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tBCtCD
B.闪光的间隔时间是
C.水滴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满足vABvBCvCD=149
D.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23
13.
在超市中某同学沿水平方向推着质量为m的购物车乘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楼,如图所示。假设该同学、购物车、自动扶梯间保持相对静止,自动状梯的倾角为30°,该同学的质量为M.该同学与扶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车与扶梯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A.该同学对扶梯的压力小于 Mgcos30°,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B.该同学对扶梯的摩擦力大小为(M+m)gsin30°,方向沿斜面向下
C.扶梯对该同学的摩擦力大小为(M+m)gcos30°・方向沿斜面向上
D.该同学对车的推力和车对该同学的推力大小必相等,这是因为人和车均处于平衡状态
14.
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6N,则F1与F2的大小可能是(    )
A.F1=2N,F2=7NB.F1=4N,F2=8N
C.F1=5N,F2=8ND.F1=2N,F2=1N

4.解答题(共4题)

15.
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后速度达到,然后匀速运动了10s,接着经5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
(2)质点在第16s末的速度;
(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
16.
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作同方向的直线运动,已知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一时刻汽车与自行车相遇,此时汽车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次相遇的过程中,它们之间距离的最大值为多少?
(3)两车经过多长时间再次相遇?
17.
如图所示,在风筝比赛现场,某段时间内小赛手和风筝均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风筝的质量为m=1kg,轻质细线中的张力为FT=10 N,该同学的质量为M=29 kg (风对风筝的作用力认为与风筝垂直,g取10 m/s2)求:

(1)风对风筝的作用力的大小;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人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18.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则物体甲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5.实验题(共2题)

19.
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中
(1)当电源频率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如甲图所示,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 cm、x2=7.5 cm、x3=13.5 cm,则计数点1的速度v1=________m/s,计数点2的速度v2=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2)在处理另一纸带时仍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时开始计时,x表示离0点的位移,得乙图所示的图像,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1s末的速度为_____m/s。
20.
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甲所示.

(1)试在图甲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条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4)图乙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答:________.
(5)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应适当大一些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