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图是用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自感线圈L的自感系数足够大,其直流电阻值大于灯泡D的阻值,在t=0时刻闭合开关S,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t1时刻断开开关S。在图所示的图象中,可能正确表示电流传感器记录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2.
如图甲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5∶6,其原线圈两端接入如图3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通过电流表与负载电阻R相连。若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最大值是220V |
B.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2W |
C.原线圈输入的正弦交变电流的频率是100Hz |
D.电压表的示数是![]() |
4.
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
B.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
C.卢瑟福根据![]() |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
2.多选题- (共2题)
5.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则( )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
C.轨迹l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
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
C.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
D.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
3.解答题- (共3题)
7.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情景,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两根光滑平行金属轨道MN、PQ固定在水平面内,相距为L,电阻不计。轨道端点MP间接有直流电源,电源内阻不计;电阻为R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MN、PQ放在轨道上,与轨道接触良好,以速度v0(v0平行于MN)向右做匀速运动,通过滑轮匀速提升重物,电路中的电流为I。求:

(1)物体重力;
(2)从宏观角度看导体棒由于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动生电动势,该电动势总是削弱电源的电动势,我们把这个电动势称为反电动势;
①试证明:电流克服反电动势做功的功率等于该“电动机”提升重物所增加的机械功率;
②求出该“电动机”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1)物体重力;
(2)从宏观角度看导体棒由于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动生电动势,该电动势总是削弱电源的电动势,我们把这个电动势称为反电动势;
①试证明:电流克服反电动势做功的功率等于该“电动机”提升重物所增加的机械功率;
②求出该“电动机”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8.
一个光源以P0=1.5W的功率向四周均匀地发射能量。在离光源距离R=3.5m处放置一钾箔,钾的逸出功W=2.2eV,假设入射光的能量是连续平稳地传给钾箔,光的平均波长为
。假设照射到钾箔上面的光能被钾箔完全吸收。
(1)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和质能方程,证明光子动量P=
,(
是普朗克常量)。
(2)假设照射在钾箔上的能量能被钾箔完全吸收,求:
①钾箔在垂直入射光方向上单位面积受到光平均作用力的表达式(用题目中的物理符号表示)。
②按照经典电磁理论,钾箔只需吸收足够的能量就可以逐出电子,若一个要被逐出的电子收集能量的圆形截面的半径约为一个典型原子的半径
m,求:电子将被逐出的时间。根据你的计算结果,你认为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时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1)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和质能方程,证明光子动量P=


(2)假设照射在钾箔上的能量能被钾箔完全吸收,求:
①钾箔在垂直入射光方向上单位面积受到光平均作用力的表达式(用题目中的物理符号表示)。
②按照经典电磁理论,钾箔只需吸收足够的能量就可以逐出电子,若一个要被逐出的电子收集能量的圆形截面的半径约为一个典型原子的半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