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
B.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 |
C.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 |
D.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 |
2.
牛顿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牛顿是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是经典力学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是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首先提出理想实验,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普遍存在万有引力 |
C.牛顿利用扭秤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
D.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
3.
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P点相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突然变为原来的![]() |
B.卫星甲、乙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
C.卫星甲的周期最小 |
D.三个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4.
如图,一个截面积为S的N匝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产生交变电流,变压器原线圈匝数可调(原副线圈匝数比
≤
≤
),副线圈接有可调电阻R,图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忽略线圈内阻则





A.若从图示位置计时,则原线圈中电压瞬时值为e=NBSωsinωt |
B.可调触头P向下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
C.电压表![]() ![]() ![]() |
D.当可调电阻阻值减小时,原线圈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均变大 |
5.
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 4能级,该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向外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从n = 3能级跃迁到 n = 2能级时辐射的光子频率为v0.若某种金属的极限频率为v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跃迁向外辐射的光子中有6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
B.由n = 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在辐射出的所有光子中只有一种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C.用辐射出的光子照射该金属时,光子的频率越大该金属的逸出功越大 |
D.当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
2.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为“阿特伍徳机”模型,跨过光滑且质量不计的定滑轮用轻绳栓接质量为m和2m的物体甲、乙。将两物体置于同一高度,将装置由静止释放,经一段时间甲、乙两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间距为
,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则在该过程中( )



A.甲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 B.乙的机械能减少了![]() |
C.轻绳对乙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乙的重力所做的功 | D.甲的重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小于甲增加的动能 |
7.
据报道“2016 年 1 月 1 日郑州发生万伏电缆落地,持续大火将路面烧焦成大坑”的事件。高压电线落地可能导致行人跨步触电,如图所示,设人的两脚 M N 间最大跨步距离为d,触地点 O 流入大地的电流为 I,大地的电阻率为ρ,O N 间的距离为 R。电流在以 O点为圆心半径为 r 的半球面上均匀分布,其电流密度为
,电流密度乘以电阻率等于电场强度,该场强可以等效于把点电荷 Q 放在真空中 O 点处产生的场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效点电荷 Q 电量为![]() |
B.图中MN 两脚间跨步电压可能等于![]() |
C.当两脚间的距离处于最大跨步时跨步电压不可能为零 |
D.两脚并拢跳离触地点是防跨步触电的一种有效方法 |
8.
如图甲所示,固定的光滑平行导轨(电阻不计)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导轨足够长且间距L=0.5 m,底端接有阻值为R=4 Ω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体框架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1 kg、电阻r=1 Ω、长度也为L的导体棒MN在沿导轨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拉力F与导体棒速率倒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g=10 m/s2.则

甲 乙

甲 乙
A.v=5 m/s时拉力大小为7 N |
B.v=5 m/s时拉力的功率为35 W |
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2 T |
D.当棒的加速度a=8 m/s2时,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1 N |
3.填空题- (共2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E.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
B.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
C.黄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小于蓝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
D.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 |
10.
关于对热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E.液晶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
B.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的液体分子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
C.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
D.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及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有关 |
4.解答题- (共3题)
11.
如图,在一足够长的平直轨道上,某时刻质量m1=0.12 kg的滑块甲以v1=2.1 m/s的速度向右滑动,此时在甲正前方s0=3.3 m处,质量为m2=0.08 kg的滑块乙以v2=1.5 m/s向左滑来,经过一段时间两滑块发生碰撞,碰后两滑块粘在一起,继续滑动一段距离静止在轨道上.两滑块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3,g=10 m/s2.如果两滑块相互作用的时间为t0=0.02 s,甲、乙都可视为质点,则该过程产生的平均作用力分别为两滑块重力的多少倍?

12.
如图所示为回旋加速器的简易图,整个装置置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已知两D盒的半径大小为R,两个狭缝之间的间距为d,现将一粒子发射源放在D盒的圆心处,且该粒子发射源能释放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且粒子的初速度视为零,当在两狭缝之间施加一高频交变电压,加速电压U的大小认为不变,粒子的重力可忽略,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次数与粒子在磁场中回旋半个圆周的次数相同.求:

(1)尽管粒子在狭缝中每次加速的时间很短但也不可忽略,计算上述粒子在某次加速过程当中从离开粒子源到被第n次加速结束时所经历的时间;
(2)粒子在第n次由D1盒进入D2盒与紧接着第n+1次由D1盒进入D2盒位置之间的距离Δx.

(1)尽管粒子在狭缝中每次加速的时间很短但也不可忽略,计算上述粒子在某次加速过程当中从离开粒子源到被第n次加速结束时所经历的时间;
(2)粒子在第n次由D1盒进入D2盒与紧接着第n+1次由D1盒进入D2盒位置之间的距离Δx.
13.
如图所示将一内壁光滑的汽缸竖直地固定在水平面上,汽缸的开口向上,且在汽缸的顶部有一厚度不计的挡板,其中汽缸的高度为h,现用一质量与厚度均可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当气体的温度为t1=27 ℃时,封闭的气柱高度为
h,将封闭气体的温度缓缓地升高,当气体的温度为t2=207 ℃时,封闭的气体的压强p2大小为多少?


5.实验题- (共1题)
14.
小勇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将两光电门甲、乙按如图甲的方式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甲 乙
A.将一小铁球由光电门甲的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B.通过计算机显示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甲、乙的时间分别为t1、t2;
C.用直尺测出光电门甲和乙之间的距离h;
D.用游标卡尺测出小铁球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
E.改变小铁球释放的高度,重复A、B步骤操作.
通过以上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读出图乙中小铁球的直径为d=________ cm,假设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甲的瞬时速度近似地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甲的速度大小为v1=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如果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要验证小铁球的机械能守恒,则只需验证____________=2gh.(用题中字母表示)

甲 乙
A.将一小铁球由光电门甲的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B.通过计算机显示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甲、乙的时间分别为t1、t2;
C.用直尺测出光电门甲和乙之间的距离h;
D.用游标卡尺测出小铁球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
E.改变小铁球释放的高度,重复A、B步骤操作.
通过以上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读出图乙中小铁球的直径为d=________ cm,假设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甲的瞬时速度近似地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甲的速度大小为v1=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如果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要验证小铁球的机械能守恒,则只需验证____________=2gh.(用题中字母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