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718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单选题(共6题)

1.
图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0.2s时,弹簧振子运动到O位置
B.在t=0.1s与t=0.3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速度相同
C.从t=0到t=0.2s的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动能持续地减小
D.在t=0.2s与t=0.6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2.
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锋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两点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a点多一次
D.b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比a点少一次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B.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C.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4.
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引力曲线,为斥力曲线
B.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增大,则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增大,则分子势能也一定增大
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点的横坐标表示的距离,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5.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ac是光带的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为红色
B.b处为白色
C.c处为红色
D.c处为蓝色
6.
下列几个现象中,能反映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光的衍射B.光的折射C.光电效应D.光的偏振

2.选择题(共1题)

7.0.01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4,则它的电离度为(   )

3.多选题(共4题)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与机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一束激光照在一个很小的不透光圆盘上,在影的中心出现一个亮斑,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D.从微观上看,气体压强的大小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9.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先配制好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并得到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往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散开形成一块薄膜,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轮廓,如图所示。待薄膜形状稳定后量出它的面积为S。在这个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将油酸薄膜看成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且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空隙
B.根据就可以粗略地测量酒精分子的直径
C.选择油酸作为被测物质,是因为油酸分子的结构有助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膜
D.实验需配置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其中的酒精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10.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在玻璃砖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D.逐渐增大入射角,a光将比b光先发生全反射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K、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现用光入射到K,发现电流表有读数。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改变K、A两极间电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不变,滑片从O点向B点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读数会逐渐增大继而几乎不变
B.保持入射光不变,滑片从B点向O点滑动到某一位置,电流表读数可能为零
C.用频率不同的光入射,电流表读数为零时的电压表读数不同
D.用频率相同但光强不同的光入射,电流表读数的最大值不同

4.解答题(共2题)

12.
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仍然把电子的运动视为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他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m,元电荷为e,静电力常量为k,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r1
(1)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求此等效电流值。
(2)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已知当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时,点电荷电场中离场源电荷qr处的各点的电势。求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
(3)处在激发态的氢原子向能量较低的状态跃迁时会发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形成氢光谱。氢光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下面的巴耳末—里德伯公式来表示
nk分别表示氢原子跃迁前后所处状态的量子数。k=1,2,3,……对于每一个k,有n=k+1,k+2,k+3,……R称为里德伯常量,是一个已知量。对于的一系列谱线其波长处在紫外线区,称为赖曼系;的一系列谱线其波长处在可见光区,称为巴耳末系。用氢原子发出的光照射某种金属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赖曼系波长最短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的大小为U1;当用巴耳末系波长最长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的大小为U2。真空中的光速为。求:普朗克常量和该种金属的逸出功。
13.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D,其有关数据如图所示。若状态D的压强为104Pa,状态A的压强是多少?

5.实验题(共1题)

14.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实验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下图所示。在实验前已获知的数据有:双缝的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根据已标明的实验器材,可判断出M处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2)分别选用红色和蓝色滤光片做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是如下四幅图中的两幅。则用红色滤光片做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是其中的_________
A.    B.   
C.    D.
(3)经测量,红光干涉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为,请据此写出能够反映红光波长大小的表达式l=__________。
(4)该实验中L=700mm,已知d的数量级为10-4m,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的数量级为10-3m,由此可推断红光的波长数量级约为__________m。
A. 10-3     B. 10-5 C. 10-7 D. 10-9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