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718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选择题(共1题)

1.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上,则cos2θ={#blank#}1{#/blank#}.

2.单选题(共4题)

2.
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芯的线圈L、小灯泡A、开关S和电池组E , 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S , 小灯泡发光;再断开开关S , 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然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
A.电源的内阻较大
B.小灯泡电阻偏大
C.线圈电阻偏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
3.
下列关于理想变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理想变压器考虑铁芯漏磁与发热
B.只适用于一个原线圈和一个副线圈组成的变压器
C.在理想变压器中,无论有几个线圈,一定有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即P=P
D.在理想变压器中,即使有多个(大于等于3个)线圈同时工作,也同样适用
4.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5.
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则(  )
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D.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3.多选题(共3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B.平时我们在空气中看到的放电火花,就是气体电离导电的结果
C.在强电场中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
D.通常情况下,气体是导电的
7.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8.
一航天飞机下有一细金属杆,杆指向地心。若仅考虑地磁场的影响,则当航天飞机位于赤道上空(   )
A.由东向西水平飞行时,金属杆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一定由上向下
B.由西向东水平飞行时,金属杆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一定由上向下
C.沿经过地磁极的那条经线由南向北水平飞行时,金属杆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一定由下向上
D.沿经过地磁极的那条经线由北向南水平飞行时,金属杆中一定没有感应电动势

4.填空题(共1题)

9.
如图所示,A、B、C为三个相同的灯泡,a、b、c为与之串联的三个元件,E1为直流电源,E2为交流电源.当开关S接“1”时,A、B两灯均正常发光,C灯不亮;当开关S接“2”时,A灯仍正常发光,B灯变暗,C灯正常发光.由此可知,a元件应是________;b元件应是________;c元件应是________.(选填:电容器、电感器、电阻)

5.解答题(共3题)

10.
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v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冰块的质量为m,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求斜面体的质量(用m,v,g,h表示);
(2)若冰块的质量为10kg,斜面体的质量为20kg,冰块到达斜面之前的速度为3m/s,求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冰块的速度。
11.
一质量为0.5kg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距离A点5 m的位置B处是一面墙,如图所示.物块以v0=8m/s的初速度从A点沿AB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m/s,碰后以5m/s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g取10 m/s2.

(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碰撞时间为0.05s,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12.
两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1)滑块b、a的质量之比;
(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6.实验题(共2题)

13.
下图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因为下落高度相同的平抛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的飞行时间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用小球飞行的__来代表小球的水平速度。 
(2)图中MPN分别为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应的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实验中要验证的关系是(____)
A.ma·ON=ma·OP+mb·OM
B.ma·OP=ma·ON+mb·OM
C.ma·OP=ma·OM+mb·ON
D.ma·OM=ma·OP+mb·ON
(3)本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____)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a>mb,ra=rb
14.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是_______入射小球碰撞后的是_______被碰小球碰撞后的是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