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18 届高三考前热身练习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69267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2

1.单选题(共6题)

1.
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反映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 F-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B.C.D.
2.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画的几种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示意图,视地球为均匀质量的球体,其中 a 卫星的轨道平面过地轴,b 卫星轨道与地轴夹角为一锐角,c 卫星轨道为与地轴垂直的椭圆。则

A. 三个卫星都不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
B. 各轨道运行的卫星的速度大小始终不变
C. 如果各卫星质量相等,它们的机械能也相等
D. c 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3.
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 O 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 y = 5sin( π2 t) ,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 x="12" m 处,形成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则
A.这一列波的波速等于 12m/s
B.M 点在此后第 3 s 末的振动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 y 轴负方向
D.此后 M 点第一次到达 y="5m" 处所需时间是 2 s
4.
如图,M 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 OM;N 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 ON;两导线框在同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 OMON 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现使线框 M、N 在 t="0" 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面、且过 OM 和 ON 的轴,以相同的周期T 逆时针匀速转动,则
A.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
B.M 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周期等于 N 导线框中周期的二倍
C.两导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相等
D.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也相等
5.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氧气分子在 0°C 或 100°C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以下简称占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对于图线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100°C 温度下,速率在 200-300m/s 的那一部分分子占比较 0°C 的占比多
C.由于分子之间的频繁碰撞,经过足够长时间,各种温度下的氧气分子都将比现在速率更趋于一样
D.如果同样质量的氧气所占据体积不变,100°C 温度下氧气分子在单位时间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较 0°C 时更多
6.
各种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按频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B.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C.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γ射线
D.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

2.解答题(共3题)

7.
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玩游戏,如图所示,有一企鹅在倾角为 37°的倾斜冰面上,先以加速度 a=0.5m/s2 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上“奔跑”,t=8s 时,突然卧倒以肚皮贴着冰面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发点,完成一次游戏(企鹅在滑动过程中姿势保持不变)。已知企鹅肚皮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5, sin37°=0.60,cos37°=0.80,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1)企鹅向上“奔跑”的位移大小;
(2)企鹅在冰面向前滑动的加速度大小;
(3)企鹅退滑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8.
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巧妙地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特点,解决了粒子的加速问题。现在回旋加速器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设备中。某型号的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图乙为俯视图。回旋加速器的核心部分为两个 D 形盒,分别为 D1、D2。D 形盒装在真空容器里,整个装置放在巨大的电磁铁两极之间的强大磁场中,磁场可以认为是匀强磁场,且与 D 形盒底面垂直。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D 形盒的半径为 R,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设质子从粒子源 A 处进入加速电场的初速度不计。质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q。加速器接入一定频率的高频交变电源,加速电压为 U。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求:

(1)质子第一次经过狭缝被加速后进入 D2盒时的速度大小 v1和进入 D2盒后运动的轨道半径 r1
(2)质子被加速后获得的最大动能 Ek和交变电压的频率 f;
(3)若两 D 形盒狭缝之间距离为 d,且 d<<R。计算质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总时间 t1与在磁场中运动总时间 t2,并由此说明质子穿过电场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
9.
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以光照射 A 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电子逸出时其速度是向各个方向的,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 A 板向 B 板运动,且电子离开 A 板时的动能在 0 到 Ekm 之间概率均匀,即动能在任意 Ek 到 Ek+∆Ek 之间的电子数都相等。已知单位时间内从 A 板逸出的电子数为 N0,忽略电子的重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光照条件不变,a 和 b 为接线柱。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 Ekm,元电荷为 e.

(1)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试判断该电源的正负极并求其电动势 E。
(2)当 ab 间接有用电器时,AB 板间电压为某一小于电动势的值 Uab,此时初速度较小的电子将不能到达 B 板,求此时能够到达 B 板的电子数 N 与 N0 的比值,以及此时电路中电流强度 I 与短路电流 I0 的比值。
(3)在对外供电时,并不是所有的电源其路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之间都满足 U=E-Ir,其中 r 为一与外电路无关的量,但可以证明在上述简化模型中这一关系成立。试证明之,并求出相应的 r。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