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如图所示,有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小球连接。小球质量为m,带电量为+q。开始时小球静止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后小球开始做简谐运动。小球经过O时加速度为零,A、B为小球能够到达的最大位移处。在小球做简谐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的速度为零时,弹簧伸长量是qE/k |
B.小球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C.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是2qE/k |
D.小球由0到B过程中,弹力做功的绝对值大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 |
2.
下列关于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道路积水表面油膜反射彩色光,表明油膜厚度处处相等 |
B.光学镜头表面上的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
C.我们观测到高速远离地球的恒星的光的频率会变大 |
D.照相机镜头的偏振镜是为了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
3.
工厂测机器转速可用一种振动式转速计。振动式转速计由十几根不同长度的钢丝做成,每根钢丝的固有频率都不同。使用时,将振动式转速计固定在发动机附近,机器工作时,每转一转,活塞上下一次,产生一次振动。观察发现,固有频率为60HZ的那一根钢丝的振动幅度最大,由此可知机器的转速约为()
A.1800r/min | B.3600r/min |
C.7200r/min | D.60r/min |
4.
如图,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入,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共形成了5个振动加强的区域,如图中实线所示。P是振动加强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A.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 |
B.S1的传播速度大于S2的传播速度 |
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强,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弱 |
D.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点时,另一列波的波峰不一定传到P点 |
5.
—位游客在湖边欲乘游船,当日风浪很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艇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cm,周期为3.0s。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cm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是()
A.0.5s |
B.0.75s |
C.1.0s |
D.2.0s |
6.
有一弹簧振子,振幅为0.8cm,周期为0.5s,初时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
A.x=8×10-1sin(4πt+![]() |
B.x=8×10-1sin(4πt-![]() |
C.x=8×10-3sin(4πt+![]() |
D.x=8×10-3sin(4πt-![]() |
7.
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出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A.提高波源频率 |
B.降低波源频率 |
C.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
D.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
8.
如图是一个
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GG1、HH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
,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A.不能从圆孤NF1射出 |
B.只能从圆孤NG1射出 |
C.能从圆孤G1H1射出 |
D.能从圆孤H1M射出 |
9.
如图所示,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PO方向垂直于AB边射入某材料三棱镜后,在界面AC 上的O′处分成两束光线沿0’M和0’N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O’M为紫光,O’N为红光 |
B.O’M为红光,O’N为紫光 |
C.O’M为紫光,O’N为红紫复色光 |
D.O’M为红光,O’N为红紫复色光 |
10.
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折射率为n的薄膜,这种膜能消除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
表示此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 |
B.![]() |
C.![]() |
D.![]() |
11.
如图所示的LC振荡电路,在某时刻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电流由a→b |
B.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场能正在减少,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
C.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场能正在增强,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
D.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场能正在增强,电流由b→a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5题)
13.
如图所示两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 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B与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已知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A.速度最大时,A、B间摩擦力最大 |
B.弹簧弹力最大时,A、B间摩擦力最大 |
C.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
D.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
14.
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两波波源各自做简谐运动,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甲波从波源起振到产生图示波形用时为1s.则()


A.甲乙两波波源有可能是同时起振的 |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
C.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
D.再经过3s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位移为零 |
15.
如图所示,波源在O点沿轴振动所形成的一列简谐横波向正x方向传播,波速为10m/s。此时x= 18m处的质点刚好起振,且质点P和Q的位移分别为1cm和-1cm。则()


A.波源的起振方向为正方向 |
B.P和Q两质点的速度相同 |
C.P质点再经过0.5s回到平衡位置 |
D.再经过10s,x=115m处的质点恰好在波谷处 |
16.
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一次到达M点用了0.3秒,又经过 0.2秒第二次通过M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A.![]() | B.![]() |
C.1.4 秒 | D.1.6 秒 |
17.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均匀介质球,一束复色光平行于BOC从介质球的A点折射进入介质球内,进入介质球后分成光束I、II,其中光束I恰好射到C 点,光束II射到D点,∠AOB= 60°,则()


A.介质球对光束II的折射率大于![]() |
B.进入介质球的光束I 一定比同时进入介质球的光束II先射出介质球 |
C.当入射角大于某一特定角度时,光束II可能会发生全反射 |
D.用光束I和光束II分别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束II的条纹间距比光束I大 |
4.解答题- (共3题)
18.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A、B物块用一段细绳连接后悬挂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下端,弹簧的上端连接在质量为3m的箱子C的顶板上。剪断细线后A做简谐运动,B迅速掉落到C的底板上并被粘住,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A做简谐运动一段时间后,地面对C的支持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9.
电影中,质量为60kg的特工从楼顶出发,欲到达距离楼顶L=22.5m处的房间。如图所示,他通过手轮沿一条竖直悬垂的滑索从静止开始下滑。下滑时他可调节对手轮的压力,从获得足够的阻力以控制下滑加速度。开始时他放松手轮,自由下落1s;然后他调节手轮,匀速下落了12.5m;然后他再调节手轮,匀减速下滑,当滑到该房间的窗户A处时,速度恰好为0。此时他用脚踏蹬开窗户,自己向墙外侧反弹了 0.9m,然后进入窗内。(不计空气阻力;放松手轮时,不计手轮与滑索间的摩擦;不考虑特工的身高影响。g=10m/s2)
求:(1)下滑时滑索承受的最大拉力。
(2)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窗内,特工所用的时间。(此小题结果保留1位小数)
求:(1)下滑时滑索承受的最大拉力。
(2)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窗内,特工所用的时间。(此小题结果保留1位小数)

20.
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MY是x轴上两质点,如图a是质点N的振动图象,图b中实线是t=3s时的波形,质点M位于x=8m处,虚线是经过△t后的波形(其中△t>0),图中两波峰间距离△x=7.0m,求:
(1)波速大小和方向;
(2)时间△t
(3)从实线时刻算起,M点的位移第 11次到达2.5cm所需时间。
(1)波速大小和方向;
(2)时间△t
(3)从实线时刻算起,M点的位移第 11次到达2.5cm所需时间。

5.实验题- (共2题)
21.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丙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用LA、LB、TA和TB表示)。
(3)处理完数据后,该同学发现在计算摆长时误将摆球直径当成半径代入计算,即L=l+d,这样_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为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他认为:
A.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悬点固定
B.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C.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
D.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_。


(1)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他用秒表记下了单摆做5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该同学经测量得到5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丙所示。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用LA、LB、TA和TB表示)。
(3)处理完数据后,该同学发现在计算摆长时误将摆球直径当成半径代入计算,即L=l+d,这样________(选填“影响”或“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4)该同学做完实验后,为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他认为:
A.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悬点固定
B.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C.用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
D.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