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恒力F1、F2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设甲在t1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I1,乙在t2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I2,则F、I的大小关系是


A.F1>F2,I1= I2 | B.F1<F2,I1< I2 | C.F1>F2,I1> I2 | D.F1=F2,I1= I2 |
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
的两个小球A、B,带有等量异种电荷,通过绝缘轻弹簧相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
突然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
对两小球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设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










A.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
B.系统机械能守恒 |
C.系统动量不断增加 |
D.系统动量守恒 |
3.
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立即停止 |
B.物体作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
C.波的速度即为振源的振动速度 |
D.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仅由振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



A.我们能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月球的物质成分 |
B.当敌机靠近时,战机携带的雷达接收反射波的频率小于其发射频率 |
C.![]() ![]() |
D.![]() ![]() ![]() ![]() ![]() |
5.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
B. 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 第4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
D. t=1 s和t=3 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A. 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
B. 在10 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
C. 第4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
D. t=1 s和t=3 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选择题- (共4题)
3.多选题- (共2题)
10.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1m和x=12×10-1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
B.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
C.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D.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有关 |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
C.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
D.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
4.解答题- (共2题)
12.
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核在云室中发生一次α衰变,α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其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α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试求在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13.
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图甲中O点为单摆的悬点,现将小球(可视为质点)拉到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则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的AB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点为运动中最低位置。∠AOB=∠COB=α,α小于10°且是未知量,图乙表示由计算机得到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且图中t=0时刻为摆球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据力学规律和题中信息(g取10m/s2),求:

(1)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摆球质量及摆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1)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摆球质量及摆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5.实验题- (共1题)
1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

(1)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然后用圆规画一个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平均位置,其目的是减小实验中的_________(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水平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用(1)中同样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平均落点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球落点痕迹如图所示,但未明确对应位置。(用实验中测量的量表示)。
(3)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_________。
(4)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不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m1、m2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F.测量水平槽末端P点离O点的高度
(5)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用实验中测量的量表示)。

(1)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然后用圆规画一个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平均位置,其目的是减小实验中的_________(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水平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用(1)中同样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平均落点位置。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A、B球落点痕迹如图所示,但未明确对应位置。(用实验中测量的量表示)。
(3)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为_________。
(4)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不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m1、m2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F.测量水平槽末端P点离O点的高度
(5)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用实验中测量的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