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某星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在该星球表面从某处以1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需要的时间为(g地="10" m/s2)
A.1s | B.1/9s | C.1/18s | D.1/36s |
3.
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和地球在同一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
A.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
B.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
C.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相等 |
D.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 |
4.
2016年7月,科学家宣布找到了一颗人类“宜居”行星,它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的行星.若这颗“宜居”行星质量为地球的a倍,半径为地球的b倍,设该行星的卫星的最小周期为T1,地球的卫星的最小周期为T2,则
( )

A.![]() | B.![]() | C.![]() | D.![]() |
5.
如图,宇宙飞船A在低轨道上飞行,为了给更高轨道的宇宙空间站B输送物质,需要与B对接,它可以采用喷气的方法改变速度,从而达到改变轨道的目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小 |
B.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大 |
C.它应沿运行速度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大 |
D.它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气,与B对接后周期比低轨道小 |
6.
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近似为圆形,行星的运行周期T的平方与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的比
为常数后,则常数的大小( )

A.只跟行星的质量有关 |
B.只跟恒星的质量有关 |
C.跟恒星的质量及行量的质量都有关系 |
D.跟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质量都没关系 |
9.
2014年11月12日,“菲莱”着陆器成功在67P彗星上实现着陆,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彗星上软着陆,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冒险之旅.载有“菲莱”的“罗赛塔”飞行器历经十年的追逐,被67P彗星俘获后经过一系列变轨,成功的将“菲莱”着陆器弹出,准确得在彗星表面着陆.如图所示,轨道1和轨道2是“罗赛塔”绕彗星环绕的两个圆轨道,B点是轨道2上的一个点,若在轨道1上找一点A,使A与B的连线与BO连线的最大夹角为θ,则“罗赛塔”在轨道1、2上运动的周期之比
为( )



A.sin3θ | B.![]() | C.![]() | D.![]() |
10.
关于引力常量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单位是N·kg2/m2 |
B.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数值等于两个质量各为1kg的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吸引力 |
C.在不同星球上,G的数值不一样 |
D.在地球的赤道和两极,G的数值不一样 |
2.多选题- (共4题)
11.
如图所示,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中会完全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受力平衡 |
B.宇航员不受任何作用力 |
C.宇航员仍受万有引力的作用 |
D.宇航员受的万有引力正好提供向心力 |
12.
2010年10月1日我国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与嫦娥一号不同,嫦娥二号直接被火箭从地面送入月球轨道,并在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嫦娥二号绕月球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重力加速度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嫦娥二号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时需要火箭提供动力 |
B.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嫦娥二号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线速度 |
C.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
D.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嫦娥二号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
13.
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
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地,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R月,周期为T月,则![]() |
C.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
D.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
3.解答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