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67721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0/8/13

1.选择题(共5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如右图,的直径,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平面,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3.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单选题(共2题)

6.
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A. 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 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
D. 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7.
如图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v1v2,则
A.f1=2f2v1v2
B.f1f2v1=2v2
C.f1f2v1=0.5v2
D.f1=0.5f2v1v2

3.多选题(共1题)

8.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F1
B.F2
C.F3
D.F4

4.填空题(共2题)

9.
在磁感应强度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放入一段通电导线。若任意时刻该导线中有N个以速度v做定向移动的电荷,每个电荷的电量为q.则每个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FB=___________,该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为FA=___________.
10.
如图所示,自耦变压器输入端AB接交流稳压电源,其电压有效值UAB=100V,R0=40W,当滑动片处于线圈中点位置时,CD两端电压的有效值UCD为___________V,通过电阻R0的电流有效值为_____________A.

5.解答题(共2题)

11.
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a
12.
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R=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M

6.实验题(共2题)

13.
(8分)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q=30°时,s为 ________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________m。
14.
(5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E电动势、内电阻恒定,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A、V为理想电表。

(1)若滑动片P由a滑至b时A示数一直变小,则R1R2必须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R1=6W,R2=12W,电源内电阻r=6W,,当滑动片P由a滑至b时,电源E的输出功率P随外电路总电阻R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R3的阻值应该选择()
(A)2W   (B)4W    (C)6W    (D)8W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单选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