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小陈在地面上从玩具枪中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v0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 |
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 |
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 0 |
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 |
2.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2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BC在B点平滑连接,C、A两点在同﹣水平线上,C、B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中点为O),圆弧AB上的D点与O点等高.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距A点高为R的P点自由下落,从A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AB后,恰能通过最高点C.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 )

A. 从P点到C点合外力做功为mgR B. 从P点到C点克服摩擦力做功
mgR
C. 经过B点前后瞬间,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将变小 D. 小物块从C点飞出后,应落在圆弧轨道BD之间

A. 从P点到C点合外力做功为mgR B. 从P点到C点克服摩擦力做功

C. 经过B点前后瞬间,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将变小 D. 小物块从C点飞出后,应落在圆弧轨道BD之间
4.
如图所示,一条小船位于200 m宽的河正中A点处,从这里向下游100
m处有一危险区,当时水流速度为4 m/s,为了使小船避开危险区沿直线到达对岸,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至少是 ( )



A.![]() | B.![]() | C.2 m/s | D.4 m/s |
5.
某中学生身高1.7m,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采用背跃式,身体横着越过2.10m的横杆,获得了冠军.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约为(g=10m/s2)( )
A.7m/s ![]() | B.6.5m/s ![]() | C.5m/s ![]() | D.3m/s |
7.
—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4个铁球( )
A.在空中任意时刻总是排列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等间距 |
B.在空中任意时刻总是排列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不等间距 |
C.在空中任意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列成竖直线,它们的落地点不等间距 |
D.在空中任意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列成竖直线,它们的落地点等间距 |
8.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A点,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当它到达B点时,其动能为( )


A.![]() | B.![]() | C.mgH+mgh | D.![]() |
10.
将一根金属杆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以垂直磁场方向的初速度υ水平抛出,若金属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那么金属杆的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将()
A.随杆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
B.保持不变 |
C.随杆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的减小而减小 |
D.因为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变化,因此无法判断E的大小。 |
2.选择题- (共4题)
11.已知:①:2C(s)+O2(g)═2CO(q)△H=﹣221.0kJ/mol②2H2(q)+O2(q)═2H2O(g)△H=﹣483.6kJ/mol,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 )
3.多选题- (共5题)
15.
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 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 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A. 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 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16.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台阶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台阶右边缘O点.台阶右侧固定了
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1m,圆心为O,P为圆弧上的一点,以圆心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P与x轴夹角53°(sin53°=0.8).用质量m=2kg的小物块,将弹簧压缩到B点后由静止释放,小物块最终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上的P点.物块与水平台阶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O间的距离s=0.8m,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5m/s |
B.弹簧在B点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0.25J |
C.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击中挡板时物块的最小动能为![]() |
D.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物块做平抛运动,可能垂直落到挡板上 |
17.
广场上很流行一种叫做“套圈圈”的游戏,将一个圆圈水平扔出,套住的玩具作为奖品.某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简化为平抛运动,则( )


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 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 |
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 | 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
18.
小物块位于半径为R的半球顶端,若给小物块以水平初速度v0时,物块对球恰无压力,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块立即离开球面做平抛运动 |
B.物块落地时水平位移为![]() |
C.初速度v0=![]() |
D.物块落地速度方向与地面成45°角 |
19.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设风对雨滴持续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速越大,雨滴下落时间将越长![]() |
B.风速越大,雨滴落地的瞬时速度越大 |
C.雨滴着地时的速度与风速无关 ![]() |
D.雨滴下落的时间与风速无关 |
4.填空题- (共1题)
5.解答题- (共5题)
21.
如图所示,圆弧轨道AB是在竖直平面内的
圆周,B点离地面的高度h=0.8m,该处切线是水平的,一质量为m=200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小球从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D点.已知小物块落地点D到C点的距离为x=4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轨道的半径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1)圆弧轨道的半径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2.
玻璃板生产线上,宽9m的成型玻璃板以2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的走刀速度为10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
23.
如图所示,abc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水平,bc为与ab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轨道,半径R=0.30m.质量m=0.20kg的小球A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M=0.60kg、速度V0=5.5m/s的小球B与小球A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落到轨道上距b点为
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求:碰撞结束时,小球A和B的速度大小.


25.
(8分)小球以15m/s的水平初速度向一倾角为37°的斜面抛出,飞行一段时间后,恰好垂直撞在斜面上,求:
(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抛出点距落球点的高度。(g取10m/s2)(sin37°="0.6 " cos37°=0.8)
(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抛出点距落球点的高度。(g取10m/s2)(sin37°="0.6 " cos37°=0.8)
6.实验题- (共2题)
26.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使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不同,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
(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末端水平的斜槽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斜槽轨道M到水平板的高度可调,但两轨道始终保持平行,因此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速度总是相等的.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同时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从轨道M、N的下端A、B水平射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仅改变轨道M的高度(两轨道仍然保持平行),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是因为 .

(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丙中每个小方格代表的正方形边长L=1.25cm.由图丙可求得拍摄时曝光时间间隔t= s,该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m/s(取g=10m/s2).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击打的力度,使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不同,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
(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末端水平的斜槽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斜槽轨道M到水平板的高度可调,但两轨道始终保持平行,因此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速度总是相等的.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同时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从轨道M、N的下端A、B水平射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仅改变轨道M的高度(两轨道仍然保持平行),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是因为 .

(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丙中每个小方格代表的正方形边长L=1.25cm.由图丙可求得拍摄时曝光时间间隔t= s,该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m/s(取g=10m/s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