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政府天真地认为“公理战胜强权”,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却是中国合理提案遭到了无理拒绝。
材料二:5月4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他们在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主张立即召开国民大会。
(3)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请写出两位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的先进知识分子。
(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请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五四精神的?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象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6)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请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政府天真地认为“公理战胜强权”,但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却是中国合理提案遭到了无理拒绝。
——胡绳:《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哪些合理提案?材料二:5月4日下午,北京各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他们在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主张立即召开国民大会。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明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3)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请写出两位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的先进知识分子。
(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请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五四精神的?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象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6)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请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2)在(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谁?
(3)(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加以说明。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是在同日本的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哪位民族英雄?
(5)材料中经历了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清政府“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何作用?
(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如何造成的?
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的第一次灾难性战争是指哪一年爆发的什么战争?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2)在(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谁?
(3)(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加以说明。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是在同日本的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哪位民族英雄?
(5)材料中经历了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清政府“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何作用?
(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如何造成的?
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危机四伏,民怨沸腾,有识之士或主张革新图强,或推翻旧王朝,或高举文化大旗,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成变法”。
(1)光绪二十四年指的是公历哪一年?
(2)戊戌变法中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三: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提出革命纲领(如图),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4)如图内容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
(5)“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内容?
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7)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什么西方思想?
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成变法”。
(1)光绪二十四年指的是公历哪一年?
(2)戊戌变法中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临刑绝命诗
(3)谭嗣同为什么感到“无力回天”?这首诗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材料三: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提出革命纲领(如图),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4)如图内容是哪一政党的革命纲领?
(5)“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内容?
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这就是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6)材料四中“中国先进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7)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人最终选择了什么西方思想?
2.选择题- (共21题)
4.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 B.李老金 | C.张老木 | D.赵老刚 |
5.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材料主要是揭示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B.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破败不堪 |
C.《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 |
D.英国的鸦片贸易获得巨额利润 |
6.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
A.石达开 |
B.冯云山 |
C.李秀成 |
D.洪秀全 |
8.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按其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瑷珲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马关条约》
①《瑷珲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④①② |
D.④②③① |
11.
“自今以后,大清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贸易通商无碍,”该材料反映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德意 |
B.俄奥 |
C.英法 |
D.美日 |
13.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15.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17.
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A.《民报》 | B.《申报》 | C.《新青年》 | D.《每周评论》 |
18.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
B.任用维新人士 |
C.实行三民主义 |
D.宣传民主科学 |
20.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23.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 B.时务学堂 | C.黄埔军校 | D.京师同文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