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二日本方面: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中国方面: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二日本方面: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中国方面: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选择题- (共26题)
2.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 B.李老金 | C.张老木 | D.赵老刚 |
3.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
D.中国人民探索史 |
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
B.公车上书——甲午中日战争 |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
D.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 |
9.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11.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
C.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
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
12.
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4.
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起因和性质相同 |
B.都是英国发动的 |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
16.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 B.《劝世良言》 | C.《天朝田亩制度》 | D.《资政新篇》 |
17.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8.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21.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2.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
24.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5.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26.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