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66859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单选题(共3题)

1.
“娱乐风洞”是一种惊险的娱乐项目,在竖直的圆筒内,在底部竖直向上的风可把游客“吹起来,让人体验太空漂浮的感觉(如图甲).假设风洞内各位置的风速均相同且保持不变,已知人体所受风力的大小与正对风的面积成正比,水平横躺时受风面积最大,站立时受风面积最小、为最大值的1/8;当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倾角、受风面积是最大值的1/2时,人恰好可静止或匀速漂移.在某次表演中,质量为m的表演者保持站立身姿从距底部高为H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B点时,立即调整身姿为水平横躺并保持;到达底部的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则在从A到C的过程中,下落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加速度的最大值是g
B.B点的高度是H
C.从A到B,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是从B到C克服风力做功的
D.若保持水平横躺,表演者从C返回到A时风力的瞬时功率为
2.
如图所示,平板小车置于水平面上,其上表面粗糙,物块在小车中间保持静止。t=0时,对小车施加水平外力F,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t0时刻,物块从小车左端滑离木板,2t0时刻物块落地。在竖直平面内建立Oxy坐标系,取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则关于物块落地前在x轴和y轴方向的运动图像,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3.
右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勾勒出一轮明月和一双踏在其上的脚印,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的梦想。银川一中一位爱好天文的同学看到后结合自己所学为探月宇航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距月球表面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然后测量该平抛物体的水平位移为x,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物体只受月球引力的作用,则,月球的质量是
A.B.C.D.

2.多选题(共2题)

4.
如图所示,长为1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小球,在O点右侧P点固定一光滑小细铁钉,O、P及小球在同一竖直面内,O、P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0。现给小球大小为m/s的瞬时水平向右的速度,重力加速度为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不能碰到铁钉
B.细绳一定能碰到铁钉,且细绳碰到铁钉前后小球机械能守恒
C.若小球能绕P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O、P间距离应满足0.3m ≤ OP <1m
D.若小球能绕P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O、P间距离应满足0.5m ≤ OP <1m
5.
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闭合导线框ACDE(由细软导线制成)挂在两固定点A、D上,水平线段AD为半圆的直径,在导线框的E处有一个动滑轮,动滑轮下面挂一重物,使导线处于绷紧状态.在半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设导线框的电阻为r,圆的半径为R,在将导线上的C点以恒定角速度ω(相对圆心O)从A点沿圆弧移动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导线中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C从A点沿圆弧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B. 在C从A点沿圆弧移动到图中∠ADC=30°位置的过程中,通过导线上C点的电量为
C. 当C沿圆弧移动到圆心O的正上方时,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小
D. 在C从A点沿圆弧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导线框中产生的电热为

3.解答题(共1题)

6.
如图所示,地面上方有一水平光滑的平行导轨,导轨左侧有一固定挡板,质量M=2Kg的小车紧靠挡板右侧。长L=0.45m的轻质刚性绳一端固定在小车底部的O点,另一端栓接质量m=1Kg的小球。将小球拉至于O点等高的A点,使绳伸直后由静止释放,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小球经过O点正下方的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
(2)若在小车速度最大时剪断细绳,小球落地,落地位置与小球剪断细绳时的位置间的水平距离s=1m,求滑轨距地面的高度。

4.实验题(共2题)

7.
科考队在玛雅文化发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发现了一些散落在平整山坡上非常规则的不明圆柱体,有科学家认为是外星人带着玛雅人离开时留下的.于是对其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下表为其形变量x与所施加拉力F关系的实验数据
F/N
0.5
2
4.5
8
12.5
18
X/mm
1
2
3
4
5
6
 
(1)试猜想此不明圆柱体施加拉力F与其形变量x的关系___________;
(2)如果想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画出下列哪种图象最能直观准确的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______。
A.F﹣x图象 B.F﹣x2图象 C.F2﹣x图象 D.F2﹣x2图象.
8.
用下列器材测量电容器的电容:一块多用电表,一台直流稳压电源,一个待测电容器(额定电压16V),定值电阻R1(阻值未知),定值电阻R2=150Ω,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步骤
第1次
①用多用电表的“×10”挡测量电阻R1,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
②将电阻R1等器材按照图乙正确连接电路,将开关S与1端连接,电源向电容器充电.
③将开关S掷向2端,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丙中的实线a所示.
第2次
④用电阻R2替换R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②③,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丁中的某条虚线所示.
说明:两次实验中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恒定且相同.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电阻R1的测量值为______Ω.
(2)第1次实验中,电阻R1两端的最大电压U=___V.利用计算机软件测得i﹣t曲线和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为42.3mA•S,已知电容器放电时其内阻可以忽略不计,则电容器的电容为C=________
(3)第2次实验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应该是图丁中的虚线__(选填“b”、“c”或“d”),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