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67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2

1.综合题(共2题)

1.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中“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这场运动想通过什么方式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你认为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2)材料三中的观点,反映的是哪场运动的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有谁?(至少答出两个)“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的结果如何?

材料四 学者徐中约曾写到:“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3)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徐中约评价的是这一事件结束了中国的哪一制度?除了材料中的功绩,“它”还有哪些重要成果?(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五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材料五中的“两位先生”具体指什么?陈独秀发起这场运动被称为什么?为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该运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2.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1840年,英国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场战争“揭开了中国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轰开中国大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中国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材料二“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中枢。”

(2)材料二中“中国社会的中枢”指哪里?在那里侵略者犯下了什么罪行?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材料三 下图是1898年法国漫画“列强瓜分世界”。漫画中,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法国女郎、日本武士。


(3)导致漫画中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个国家没来得及参与?该国家为了获得均等贸易机会,提出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使瓜分中国的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4)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指哪一事件?这次反抗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了什么?《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体现了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2.选择题(共31题)

3.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4.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廷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5.
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联合爱国华侨,成立兴中会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6.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案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④①③
7.
关于下面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②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
③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告商工界同胞书》中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
B.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
C.三罢斗争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形式
D.社会各阶层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
9.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0.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1.
某同学制作了下面图示,以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而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义和团运动
12.
对中国人而言,19世圮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3.
某条约规定“华民与大合众国人有争斗、词讼等案,华民归中国官按律治罪;大合众国人……应归领事等官按本国例惩办。”该条款损害了我国的(  )
A.贸易主权B.领土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
14.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  )
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B.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C.领导者的腐朽享乐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15.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C.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6.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发生严重火灾。中国网民除了惋惜外,还有一些“报应”说,之所以有“报应”的说法,主要是指法国参与某次侵华战争,火烧了中国的圆明园。法国参与的这次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下水。你知道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是哪几支海军吗? (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广东
④福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9.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0.
王鑫同学在《戊戌变法》的课本历史剧中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21.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2.
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23.

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

24.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25.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歌谣反 映了(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行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五四运动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
26.
1881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此举与洋务派的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A.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B.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C.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D.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27.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2﹣a3|=10,a1a2a3=125.
28.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29.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30.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下海”方式和欧洲相类似的国家是(  )
31.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下海”方式和欧洲相类似的国家是(  )
3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①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
33.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赵老刚说:“我刚参加了科举考试。”王老德说:“我读过《申报》。”他们中很明显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老人是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