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中“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这场运动想通过什么方式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你认为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2)材料三中的观点,反映的是哪场运动的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有谁?(至少答出两个)“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的结果如何?材料四 学者徐中约曾写到:“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3)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徐中约评价的是这一事件结束了中国的哪一制度?除了材料中的功绩,“它”还有哪些重要成果?(答出两点即可)材料五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材料五中的“两位先生”具体指什么?陈独秀发起这场运动被称为什么?为救治中国的一切黑暗,该运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两点即可)(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材料一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1840年,英国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场战争“揭开了中国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轰开中国大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中国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材料二“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中枢。”
(2)材料二中“中国社会的中枢”指哪里?在那里侵略者犯下了什么罪行?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材料三 下图是1898年法国漫画“列强瓜分世界”。漫画中,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法国女郎、日本武士。

(3)导致漫画中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个国家没来得及参与?该国家为了获得均等贸易机会,提出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使瓜分中国的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
(4)材料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指哪一事件?这次反抗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了什么?《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体现了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2.选择题- (共31题)
A.王老德 | B.李老金 | C.张老木 | D.赵老刚 |
A.联合爱国华侨,成立兴中会 |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

①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②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
③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 |
B.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 |
C.三罢斗争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形式 |
D.社会各阶层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 |
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D.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D.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A.贸易主权 | B.领土主权 | C.司法主权 | D.关税主权 |
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 B.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
C.领导者的腐朽享乐 |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
C.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广东
④福建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D.训练新式军队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
B.戊戌变法时期实行变法图强的愿望 |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
D.五四运动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 |
A.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 B.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
C.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 | D.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
A.胡适 | B.李大钊 |
C.陈独秀 | D.蔡元培 |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 | 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