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
C.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
D.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
2.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
B.根据速度定义式![]() ![]() |
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
D.伽俐略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
3.
某物体从桌面自由下落,经过离地面高为0.8m的位置时,速度是落地速度的3/5。g取10m/s2,则
A.桌面离地高为1.28m | B.桌面离地高为1.25m |
C.物体经过0.4s后落地 | D.物体通过最后0.8m用时0.4s |
4.
关于弹力、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平桌面受到书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B.书受到水平桌面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书发生微小形变 |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 |
D.压力会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即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但不会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 |
6.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段8m位移所用的时间为2s,紧接着通过下一段10m位移所用时间为1s。则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4m/s2 | B.5m/s2 | C.6m/s2 | D.7m/s2 |
7.
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的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
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
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
D.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
2.多选题- (共4题)
8.
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1.0kg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6,在水平方向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F2,如图所示,已知F1=3.0N,F2=4.0N,g取10N/k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N |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
C.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N |
D.若F1顺时针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0 |
9.
如图,把重为1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左端与固定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N,则弹簧的弹力(弹簧与斜面平行)( )


A.可以为1N,方向沿斜面向上 |
B.可以为1N,方向沿斜面向下 |
C.不可以为11N,方向沿斜面向上 |
D.不可以为零 |
3.解答题- (共3题)
12.
一列车A的制动性能经测定,当它以标准速度V0=20m/s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制动后需x=400m才停下.现列车A正以V0=20m/s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由于信号系统故障,司机发现前方S1=200m处一货车B正以VB=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于是立即刹车制动,求:
(1)两车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要求列式)
(2)若A车在前以V1=10m/s的速度刹车制动,在它后面S1=20m处旁边车道有一货车B正以VB=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两车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要求列式)
(2)若A车在前以V1=10m/s的速度刹车制动,在它后面S1=20m处旁边车道有一货车B正以VB=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14.
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轮P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O′是三根细线的结点,细线bO′水平拉着物体B,cO′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重物A的质量为2kg,弹簧的伸长量为5cm,∠cO′a=1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求:

(1)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多少?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

(1)桌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多少?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
(3)悬挂小滑轮的斜线中的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
4.实验题- (共2题)
15.
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1、x2、x3、x4、x5、x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打下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 s,B点读数为____cm;可计算出C、D两点间距离x4=_____cm; B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___ m/s,OF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___m/s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
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步骤。
(1)请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
B.记下两弹簧秤读数,描出两力的方向
C.在白纸上按同一比例做出力F1,F2和F的图示,比较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并找出它们的关系,用虚线把这三个力的箭头端连接得到启示。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
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E.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 建立物理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1)请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
B.记下两弹簧秤读数,描出两力的方向
C.在白纸上按同一比例做出力F1,F2和F的图示,比较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并找出它们的关系,用虚线把这三个力的箭头端连接得到启示。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
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E.改变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 建立物理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