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学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620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 月 5 日,上海日商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你认为材料一的这些口号应该出自于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事件引发的?
(2)你能从材料三中看出上述运动在六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该运动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你认为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2.
中国共产党在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历经曲折,探求真理中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

材料一:1927年8月1日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

材料二: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不久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材料三:正是长征途中的这次会议,解决了红军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的正确主张,重新确立***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结合所学指出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长征途中重新确立***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是什么会议?请指出该会议的历史地位。
3.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你认为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
(3)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2.选择题(共28题)

5.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华民国的建立
6.
有学者评述: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指 (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7.
1905年,孙中山创建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
A.兴中会B.强学会C.中国同盟会D.光复会
8.
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
9.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
抓关键词进行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拆毁、划定、严禁”四个词来帮助记忆某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
11.
林则徐禁烟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12.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同学们都观看了以下几部影视剧吧,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风云》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14.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 (  )
A.清政府B.地主阶级C.中国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5.
一首民歌说:“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鹦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巾。”下列人物中是“红头巾”领袖的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华尔 D. 洪秀全
16.
有位同学参加电视台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应选择(   )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17.
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
18.
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19.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20.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1.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22.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洪秀全B.孙中山C.康有为D.***
23.
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传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4.
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25.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文章发表的刊物是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26.
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  )
A.巩固广东国民革命根据地B.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7.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一大的是(  )
A.确定国共合作方针B.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D.确定党的革命纲领
28.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
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B.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C.革命成功了D.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了
2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30.
下列关于黄埔军校建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孙中山已接受马克思主义B.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实现合作
C.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D.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1.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敌强我弱B.帝国主义支持
C.博古、李德错误指挥D.蒋介石全线出击
32.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团结合作B.叶挺独立团的先锋模范作用
C.工农群众的支持D.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3.单选题(共2题)

33.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34.
(题文)《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8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