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师大2016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期末复习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61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2

1.综合题(共1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国人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的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该材料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3)材料三所述的“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2.选择题(共34题)

2.
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
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4.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开始向西方学习
5.
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下列情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苏州、杭州等中国的通商口岸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多了起来
②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③中国人民被严禁参加反帝斗争
④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6.
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百日维新
④戊戌政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7.
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民族、民权、民生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
9.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
B.彻底废除旧制度
C.新思想新文化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1.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2.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民族、民权、民生”
13.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14.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
A.井冈山根据地B.陕甘根据地C.左右江根据地D.中央根据地
16.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有成功。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D.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涉,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
17.
***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8.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 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 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9.
以下属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
A.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B.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C.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重庆谈判 渡江战役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七七事变 三大战役
20.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1945年10月,《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得以签署,下列不属于《会谈纪要》内容的是
A.坚决避免内战
B.坚持和平、统一
C.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D.召开国共两党的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1.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①平型关战斗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抗日救亡D.抨击时弊
24.
“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辎重队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中主要论述了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25.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②八一三事变爆发
③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④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疾呼“平津危机!华北危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26.
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里的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战争”是指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7.
“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28.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29.
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0.
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二十三日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31.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32.
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词中“最危险的时候”是在( )
A.维新变法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3.
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哪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
34.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35.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理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