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661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0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是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分组进行以下探究,请和他们一起进行。
活动一:近代列强的侵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据此,第一小组同学用年代尺整理出了相关内容。

(1)根据年代尺写出政治领域近代化探索的另一重大事件名称。
(2)请用年代尺中标注的史实来说明“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探索不仅涉及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民主化,它还涉及其他的领域,请举出一例来说明。
活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为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第二组同学搜集了几幅图片进行探究:

(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5)请根据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指出从图二到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有何变化?
活动三:探究小结。
(6)通过对以上中国近代史的探究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不能抄题目中原话)
2.
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奕訢、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它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1)材料一中奕訢等人“自强”的活动称为什么运动? “李”为“求富”在上海有何举措?
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弃官从商”的目的是什么?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基地。
材料四: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
每逢重大历史时刻,我们党总能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纲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打开新局面、开辟新境界。
材料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所述“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由哪一次会议通过?
(3)材料三中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哪一会议为起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有许多历史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些历史经验。

2.选择题(共20题)

4.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包括
①上海    ②广州    ③福州    ④深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此次(占领北京与上次)大为不同,为时长达十三个月,采取报复性的、有系统的枪杀。日本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街市毁失十分之二三,妇女任人凌辱。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金银珠玉自不必言,此外书画、古董……所获均属不少。……城中各处朝衣朝冠之男尸,凤冠霞帔、补服、红裙之女尸,触目皆是。”此处描述的战争结束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凡尔赛和约》
6.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南京解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翠竹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8.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实业救国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9.
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创建中华民国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领导北伐战争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10.
中国国民党曾报告某一事件为“暴动”。它是一次以国民党名义对国民党的暴动,是中共走上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案例。这件事是指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土地革命D.红军长征
11.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①九一八事变
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西安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③七七事变
全国性抗战拉开序幕
  ④台儿庄战役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
(题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写道:“好些中国士兵在城外放下武器投降了。在他们投降的72小时内,在长江江岸被集体屠杀了。”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
A.旅顺B.北平
C.南京D.重庆
13.
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往往会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B.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14.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A.农业成就显著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15.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与这次会议的相关对应正确的是
A.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华盛顿会议提出“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驱逐台湾的提案
D.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6.
(题文)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他高兴地走了。他说他这一周改变了世界。”毛主席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他们在议论的事情是
A.基辛格访华B.尼克松访华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美建交
17.
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A.素质教育B.科教兴国C.三个面向D.希望工程
19.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20.
一位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阿拉伯
21.
参观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石柱(见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A.王权神授
B.民主共和
C.主权在民
D.天赋人权
22.
“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3.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提倡实业救国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民主、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