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60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综合题(共4题)

1.
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物,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七按语

材料二: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张謇《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有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进行的“变”指的是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指出张謇选择的救国道路是什么?他和康有为救国的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分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指出“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


材料三:“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香港媒体报道

(1)材料中反问慈禧“何日再幸圆明园”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什么事件?“六十失台海”与哪场战争的失败有关?
(2)材料二中的地图分别反映出哪两次军事行动?这两幅图体现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哪一重要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因有哪些?
3.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
(1)请在下图序号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2)请你概述人民军队人数变化总趋势的成因。
4.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罢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精神的核心。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选择题(共13题)

5.
如果把南京置于同西安敌对的地位,有可能造成对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战,这是日本和亲日派欢迎的前途。这段评论针对的是(   )
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中共七大
6.
“突击湘中,全国震动。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缴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其中“克服天险金江”的意义在于(   )
A.巩固了革命根据地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C.实现了红军主力的会师D.形成了党的新领导核心
7.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北伐战争B.保卫大武汉C.皖南事变D.淮海战役
8.
下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生还想来么”。漫画的寓意是(   )
A.反映了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B.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既有爱国性又有盲目排外性的斗争特点
C.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
D.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特点
9.
189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10.
国家明文规定,从2017年春季开始,大中小学教材中的“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14年抗战则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七七卢沟桥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
11.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实业救国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14.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此表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1901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1911年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1901年至1921年,每隔十年中国历史经历一次轮回
15.
1945年10月,***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B.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商讨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
16.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17.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提倡实业救国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民主、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