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物,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七按语
材料二: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张謇《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有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进行的“变”指的是什么运动?(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指出张謇选择的救国道路是什么?他和康有为救国的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分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指出“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4年报人林白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

材料三:“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香港媒体报道
(1)材料中反问慈禧“何日再幸圆明园”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什么事件?“六十失台海”与哪场战争的失败有关?(2)材料二中的地图分别反映出哪两次军事行动?这两幅图体现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哪一重要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罢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精神的核心。(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选择题- (共13题)
A.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 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
C.实现了红军主力的会师 | D.形成了党的新领导核心 |

A.反映了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
B.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既有爱国性又有盲目排外性的斗争特点 |
C.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 |
D.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特点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
①七七卢沟桥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①②④ | D.②④③①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提倡实业救国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民主、科学 |
A.1901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1911年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 |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1901年至1921年,每隔十年中国历史经历一次轮回 |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 B.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商讨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 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