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6609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7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2)在“3”这段时间(1912﹣1919年),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52年,中、印、美三国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4)依据材料三,为改变工业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实行此项措施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写出任意2项即可)?
2.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54题)

4.
自开展“双创”活动以来,创业者、创新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清末状元积极创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是(  )
A.张謇B.魏源C.侯德榜D.詹天佑
5.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6.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7.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9.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10.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深圳
11.
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利于其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为通商口岸B.中英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以海关税作为战败赔款担保
12.
2018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14.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
A.训练新式军队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15.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6.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实业救国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17.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
A. 编成《海国图志》 B. 创办近代企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结束封建帝制
18.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9.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2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七律·长征》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
21.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取消对德和约
22.
“学子斗争惊列寇,反封反帝风云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北伐战争
B. 五四运动
C. 红军长征
D. 秋收起义
23.
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洗雪了中华民装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4.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5.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这一节日的确定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6.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
27.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的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
解放战争时期,***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里“插上一刀”是指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北
D.盂良固战役
29.
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出现。这一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
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30.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抗战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A.准海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32.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哪个城市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放?
A. 锦州
B. 徐州
C. 北平
D. 西藏
33.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西北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线。”她描述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B.武汉会战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
34.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采取“中间突破、分割歼灭”战略,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这一战役的中心位于右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5.
最早把***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五大
36.
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每周评论》
37.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民音乐家是
A.徐悲鸿B.聂耳
C.冼星海D.鲁迅
38.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前的荣耀,是中国的“百年老站”。铸造了“中国铁路百年前的荣耀”的“铁路之父”是
A.詹天佑
B.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39.
抗战期间,通过自身努力,打破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成功发明“联合制碱法”的我国著名化学家是(  )
A. 詹天佑 B. 侯德榜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40.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商务印书馆    B. 三联书店 C. 京师同文馆    D. 京师大学堂
41.
《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 田汉     B. 聂耳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42.四棱柱有几条侧棱,几个顶点(   )
43.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A. 洋务运动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辛亥革命后
44.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和探究的问题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青霉结构,请据图回答:

①通过实验可以看到,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blank#}1{#/blank#} 构成的,可见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仔细观察青霉的细胞结构,发现与动植物细胞一样,青霉的细胞里都有{#blank#}2{#/blank#} ,因此,青霉和动植物都属于{#blank#}3{#/blank#} 生物.

③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直立向上生长的叫[2]{#blank#}4{#/blank#} 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3]{#blank#}5{#/blank#} 菌丝,它能从营养物质内部吸收有机物,供青霉利用.

④在菌丝[2]的顶端有呈扫帚状的结构,由成串的[1]{#blank#}6{#/blank#} 构成,{#blank#}7{#/blank#} 色,用来繁殖后代.

45.
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46.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47.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48.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49.
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50.四川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鼓励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工作,这将使各种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各种“四风”及其变种,各种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在无处不在的监督之下更加无所遁形。由此可见,舆论监督(    )

①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和影响广的特点

②是公民能有效履行监督义务的重要途径

③对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独特作用

④使公民能在新闻媒体上不受拘束地发表意见

51.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运了《中华人民共和宪法修正案》,这是新中国首部宪法颁后的第5次修订,新中国首剖宪法颁布于
A.一五计划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52.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53.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人民公社B.实行赎买政策C.建立合作社D.实施公私合营
56.
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 )
①土地改革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57.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提倡实业救国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民主、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5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