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60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判断题(共1题)

1.
(1)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
(2)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武汉会战。
(3)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延安。
(5)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2.综合题(共1题)

2.
纪念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十四年抗战,留给我们太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1)请介绍材料一中三个纪念日各自纪念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作用。
材料二  2017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2)结合图中信息,国家公祭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设立的?你能从图片中获取哪些与该历史事件的有效信息?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设立以上纪念日的认识?

3.选择题(共11题)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4.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5.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民族丰碑”。“民族丰碑”是指(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实现了革命目标C.结束了封建帝制D.改变了社会性质
7.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
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8.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提倡实业救国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科学
9.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西安事变 
③重庆谈判 
④黄埔军校建立
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10.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出自下列哪一文件(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13.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提倡实业救国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师夷长技以制夷D.民主、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