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88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2/9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材料三:“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说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并发展的?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2.
近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洋务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并据材料归纳这场运动的作用。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展开开辟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材料三: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材料四: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4)从材料四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共产党子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2)材料二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跳出敌人包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这场军事政变”发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事件在共产党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4)诗中“天翻地覆”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请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能够迅速赢得这次战争胜利的原因。

2.选择题(共14题)

4.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虎门战役B.廊坊狙击战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
5.
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台湾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6.
“他是洋务运动时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是自行设计并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工程师.”他是
A.严复
B.侯德榜
C.魏源
D.詹天佑
7.
“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D.训练新式军队
8.
“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为第一任党的中央局书记.”这里的“他”是指:
A.鲁迅
B.李大钊
C.***
D.陈独秀
9.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申报》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民报》
10.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与第一个“天安门”相关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中国成立
11.
国民政府北伐时期,在湖南湖北战场上,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哪一军阀的主力部队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12.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
③井冈山会师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开始于
A.八一三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南京人屠杀
14.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解放战争的打响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行了两种命运的决战。下列哪种排序正确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 )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16.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此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A.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B.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17.
著名戏剧家田汉在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