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导航已经成为行车出门必备方式了,如图所示是从师高出发到阿克苏的导航路线,导航显示了1小时59分钟,130公里等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线中的130公里指从师高出发到阿克苏的位移大小 |
B.研究汽车经过红绿灯路口的过程时可视汽车为质点 |
C.这一段路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65km/h |
D.这一段路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65km/h |
2.
阿拉尔街头已是一片萧瑟,小明回家时看到路边一颗树上只剩顶部少量的叶子,他想估算树叶飘落到地面的时间,已知该树和二层楼房屋顶差不多高,你觉得以下哪个值是合理的( )
A.0.5s | B.1s | C.3s | D.10s |
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a、b、c叠放在一起,a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m=1kg的小球相连,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力F=30N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c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
B.物体b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
C.桌面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
D.撤去力F的瞬间,三个物体将一起向左加速运动 |
4.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木板的倾角α为37°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sin37°=0.6,cos37°=0.8)


A.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B.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C.木板的倾角α为37°时物块可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D.木板的倾角α为45°时物块可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
5.
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到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
B.运动员接触床面时的速度最大 |
C.运动员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 |
D.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增大再减小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5题)
8.
如图甲、乙所示,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沿F方向运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匀速运动,则两图中P均受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
B.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匀速运动,则甲图中P不受摩擦力,乙图中P受摩擦力,方向和F方向相同 |
C.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加速运动,则两图中P均受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
D.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加速运动,则甲图中P受的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反,乙图中P受的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
9.
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的竖直挡板之间,如图所示
当斜面倾角
由零缓慢逐渐增大时
保持挡板竖直,圆球静止
,斜面和挡板对圆球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是( )






A.斜面的弹力由零逐渐变大 | B.斜面的弹力由G逐渐变大 |
C.挡板的弹力由零逐渐变大 | D.挡板的弹力由G逐渐变大 |
10.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A.m=0.5 kg | B.m=1.5 kg |
C.μ=0.4 | D.μ=2/15 |
11.
如图是自行车传动机构图,其中I是半径为R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3的后轮,当脚踏板以转速n匀速转动时,则( )


A.大齿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为nR1 |
B.小齿轮边缘某质点的线速度为2πnR1 |
C.小齿轮的角速度为(n R1)/R2 |
D.后轮的线速度为(2πnR1R3)/ R2 |
12.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AB,在斜面顶端B向左水平抛出小球1、同时在底端A正上方某高度处水平向右拋出小球2,小球1、2同时落在P点,P点为斜边AB的中点,则( )


A.小球2一定垂直撞在斜面上 |
B.小球1、2的初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
C.小球1落在P点时与斜面的夹角为30° |
D.改变小球1的初速度,小球1落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都平行 |
4.解答题- (共3题)
13.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20m/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司机在距A车150m处才发现前方的A车,立即开始刹车.已知B车以v0=30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x0=1800m才能停下.
(1)通过计算说明A车若按原来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2)如果不会相撞,则两车间的最近的距离是多少?如果会相撞,则B车发现A车后立即刹车鸣笛,A车接到鸣笛声后立即加速(忽略鸣笛时间和反应时间),为避免两车相撞,A车加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1)通过计算说明A车若按原来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2)如果不会相撞,则两车间的最近的距离是多少?如果会相撞,则B车发现A车后立即刹车鸣笛,A车接到鸣笛声后立即加速(忽略鸣笛时间和反应时间),为避免两车相撞,A车加速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14.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重力加速度g。求:

(1)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

(1)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素的大小.

(1)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素的大小.
5.实验题- (共3题)
16.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
(1)在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____
A.弹簧秤对两细绳的拉力方向 B.两弹簧秤的示数
C.橡皮筋的原长 D.结点O的位置
(2)如图所示弹簧秤显示的读数为____N。
(1)在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____
A.弹簧秤对两细绳的拉力方向 B.两弹簧秤的示数
C.橡皮筋的原长 D.结点O的位置
(2)如图所示弹簧秤显示的读数为____N。

17.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后连有纸带,轨道末端安装打点计时器。
(1)在平衡摩擦力以后,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m远小于M时,才可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____。
(2)图乙是使用频率为50Hz的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计数点1的速度大小为v=____m/s,木块加速度的大小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丙图为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该实验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
A.未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力过度 C.未满足m远小于M
(1)在平衡摩擦力以后,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m远小于M时,才可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____。
(2)图乙是使用频率为50Hz的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计数点1的速度大小为v=____m/s,木块加速度的大小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丙图为某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该实验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
A.未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力过度 C.未满足m远小于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