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1)材料一中的“陪都”是指哪里?***决定此次“陪都”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同年10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3)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是在哪次战役中?依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1)材料一中的“陪都”是指哪里?***决定此次“陪都”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同年10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2)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3)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是在哪次战役中?依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发表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的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1)这幅漫画显示出日本制造哪一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成为哪次战争的起点?
(2)漫画发表十年前,两人又进行了一次较量,引发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最终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 下图为发表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的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1)这幅漫画显示出日本制造哪一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成为哪次战争的起点?
(2)漫画发表十年前,两人又进行了一次较量,引发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最终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材料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是由哪国发动的?(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2)材料一体现了学生怎样的爱国精神?这场运动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20年,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这些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材料一 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摘编自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所反映的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019年是这场运动爆发多少周年?(2)材料一体现了学生怎样的爱国精神?这场运动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20年,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这些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由谁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选择题- (共26题)
7.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B.世界人民的支持 |
C.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性 |
D.日本的战略失误 |
13.
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迅速发展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D.打击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16.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有关这次远征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遵义会议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
B.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
C.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28.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锻、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补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断发易服 B. 移风易俗 C. 实业教国 D. 践行民权
A. 断发易服 B. 移风易俗 C. 实业教国 D. 践行民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