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历史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69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2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1)材料一中的“陪都”是指哪里?***决定此次“陪都”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同年10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2)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3)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是在哪次战役中?依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发表在1946年《东北画报》上的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1)这幅漫画显示出日本制造哪一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成为哪次战争的起点?
(2)漫画发表十年前,两人又进行了一次较量,引发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最终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是由哪国发动的?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摘编自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所反映的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019年是这场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2)材料一体现了学生怎样的爱国精神?这场运动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20年,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这些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3)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由谁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选择题(共26题)

5.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惨案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
这次会议明确规定***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世界人民的支持
C.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性
D.日本的战略失误
8.
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9.
观察下面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0.
他是清末状元,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A.张謇
B.张之洞
C.卢作孚
D.侯德榜
11.
鸦片战争后,中文报纸出现了,其中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时务报》
B.《申报》
C.《国闻报》
D.《中华日报》
12.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的直接指挥者是
A.叶挺
B.彭德怀
C.林彪
D.李宗仁
13.
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迅速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打击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14.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达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成立了中华民国
B.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6.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7.
1923年,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设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成立
1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有关这次远征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遵义会议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C.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下图的名称出现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
国共两党发表了下面材料中的宣言(谈话)后,进行了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22.
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3.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人物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宝贵
D.邓世昌
2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5.
下列不属于《马关条约》增开的通商口岸的是
A.苏州
B.杭州
C.重庆
D.广州
26.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在
A.五四运动时
B.中共一大时
C.中共二大时
D.中共三大时
27.
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淮海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8.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锻、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补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断发易服 B. 移风易俗 C. 实业教国 D. 践行民权
29.
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黄河大合唱》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D.《英雄赞歌》
30.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B.移风易俗C.实业救国D.践行民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