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6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8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改变命运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触发了一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爆炸性事态……在经济上,……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09年2月26日,兔首和鼠首以高昂的价格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被拍卖。流失的国宝在拍卖会上露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皮诺家族买下了这两座兽首,向中方表示无偿捐增。2013年6月,在海外漂泊了整整153年的两尊兽首铜像终于回家了,被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三:西方帝国主义者屡次压迫中国受城下之盟,皆未曾提出如此条款。自日中有此条款,各国皆援最惠国待遇之例一并共享,于是中国工业全被东西帝国主义的资本所压倒,不能抬头。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四:《辛丑条约》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为了苟延残喘,朝廷做了一些三心两意肤浅的改革,很多人目睹了清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条约》中哪一内容“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鸦片战争触发了哪些“深远影响”?
问题二:指出材料二中“海外漂泊了整整153年的两尊兽首铜像”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从中国流失的?俄国人在侵略过程中还获取了哪些利益?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条款”指哪一条?对中国工业产生了什么影响?面对材料三所指挑战,中国人如何应战?这场应战中哪一条措施正面回应了材料三中所指“条款”?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哪一次战争的产物?人们“转向革命”,指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2.
近代先进中国人从不同途径探索振兴中华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材料二:

材料三: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
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夫。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请回答: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所说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大生纱厂是由南通人张謇创办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评价“孙中山及其活动”的主题,自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
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抗日游击队在华南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在广东抗日游击队基础上组建的东江纵队,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华东战场,为独立、民主、和平作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阅读有关东江人民抗日式装在龙华活动的资料: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华南地区抗日烽火燃烧起来。抗战初期,中共党员黄木芬等人在龙华地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9月上旬,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组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建立以羊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组织青年建立抗日自卫队,并号召各阶层人士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全区组建了有600多人枪的8个抗日自卫中队。大浪村自卫队在党的领导下,为配合游击队作战,经常利用晚间在布龙公路挖坑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线,并为游击队运送军需物资等。1941年6月一9月,羊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扫荡”斗争。1942年1月,广东抗日游击队秘密开展了营救滞留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届知名人士工作。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1945年8月,东江纵队司令部动员全区军民,在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收复南头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选《龙华史志》和《大浪村史志》

材料二:这一年来,卖国贼蒋介石悍然破坏政协决议,破坏停战命令,发动空前的全国内战,残酷的屠杀全国人民:更肆无忌惮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美帝国主义对他们的援助。……为此,我们特在华东战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我们的队伍里有去年为国内和平忍让北撤的东江纵队全部,有在解放区奋斗多年的革命战士及爱国青年,有热爱祖国的华侨,更有国民党军队中解放出来的两广官兵。

——194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成立宣言》

请回答
问题一:1938年,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哪一场战斗中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1940年,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反扫荡”斗争中,规模最大的战斗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敌后抗日战场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参加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的哪一场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解放军进行的三大战役,有何历史作用?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果进一步了解东江纵队相关史实,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或者通过什么途径)?(至少说出两种)

2.选择题(共31题)

4.
《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记载:“南与南不合,北与北不合,南北又复不合。”对这个状况最好的解释是
A.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5.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扩张市场
C.掠夺白银
D.占领土地
6.
英国一直将“鸦片战争”称为“通商战争”。从英国角度看,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A.占领香港
B.开辟海外市场
C.获得战争赔款
D.与其他列强争夺中国
7.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内容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8.
史学家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写道,“……他们说女子是天父所生的平等姊妹,结果天王役使宫裨至二三百人,……他们说一切土地财物是天父所赐,应该人人共享的,结果诸王和洪氏的家族贵戚,人人囊素丰盈,而南京城内的百姓弄到食甘露”。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
B.革命纲领不切合实际
C.领导集团不团结
D.湘军的围剿
9.
黄海海战示意图(图1)与邓世昌(图2)。两图反映了哪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10.
《时局图》是创作于20世纪初的时事漫画(下图)。该画反映的时事是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D.北洋军队全军覆没
11.
义和团发放的宣传单: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拔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其中反映义和团运动具有迷信色彩的是
A.拔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B.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C.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D.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12.
***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一一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13.
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对中国外交部次长曹汝霖表示:“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蔽国必赞成。”日本的这一表态主要目的是
A.帮助宣统复辟清朝
B.反对中国的革命
C.希望中国动乱
D.便利日本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
14.
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的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以上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钱玄同的主张
A.传播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6.
下图的钱币(图中文字: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是公历哪年铸造的
A.1939年
B.1940年
C.1941年
D.1942年
1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下列哪个选项符合魏源的愿望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C.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D.《资政新篇》的出版
18.
大多数制造局、船政局机器局和新派企业都开办在通商口岸和沿海长江城市,有助于上海、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发展,并吸引了周围农业地区的务农人口成为产业工业或者劳工,还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实业家。上述材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洋务运动促进了产业转型
C.洋务运动促进了人口流动
D.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19.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此有了统一领导和目标,得益于哪个组织的建立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20.
1911年辛亥革命首先取得胜利的地方是
A.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广州
21.
***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结束。红军长征会师的地点是
A.贵州遵义
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
D.江西井冈山
22.
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会后不久,***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星星之火”的“火种”是指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武装起义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军队
23.
将五四运动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依据是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革命任务的改变
C.领导阶级的改变
D.革命性质的改变
24.
在1923年到1924年冬,苏联军事顾问们对孙中山磨下的军队状况感到吃惊:军队大部分训练不足,装备很差,统兵的军官也不够格。有鉴于此
A.国共开始合作
B.建立黄埔军校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5.
下图是近代某战争形势示意图。读图判断这次战争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6.
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与这一纪念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三湾改编
27.
研究1840—1949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历史,可以发现,从某个时期开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转变,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8.
张学良在自己95岁的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我还是会做。”这里,他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的影响是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9.
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A.1936年12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12月
D.1939年12月
3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电邀***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B.为了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C.想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D.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31.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函,将中小学教材原“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按照这种观点,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一二九运动D.七七事变
32.
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扫除障碍的事件是
A.外国人在中国香港、上海等地创办外文报刊
B.近代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
C.1905年废除科举制
D.商务印书馆编辑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33.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接受银钱、洋圆、呢缎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断发易服
C.践行民权
D.移风易俗
34.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B.移风易俗C.实业救国D.践行民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