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八年级历史上 第五六单元评价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50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8

1.综合题(共4题)

1.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材料二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三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后,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的“条约”是什么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有何影响?
(3)该事件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5)试举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的两次重要战役。
(6)现在,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华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的行为,你有什么想法?
2.
红军将士铸就的长征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永生。某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某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所画的示意草图(A为出发地)。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请你向他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个历史遗址,并谈谈你推荐的理由。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搜集和整理材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参照范例,完成卡片所缺内容。要求:每张卡片至少提供四条关键性信息。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2.选择题(共27题)

5.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B.长征开始C.遵义会议D.长征结束
6.
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某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A.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7.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8.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A.北伐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红军长征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9.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在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10.
(题文)“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
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
12.
1927年秋,***在秋收起义受挫后,针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斗争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城市包围农村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3.
暑假小明准备去陕北参加以“延安精神,革命圣地”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大事是( )
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②红军到达吴起镇
③血战台儿庄    ④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实数根.
15.
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27年B.1931年C.1935年D.1936年
16.
“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建立黄埔军校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D.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7.
1929年,日本军部《解决满洲问题方略大纲》提出,“组织亲日政权、建立独立国,必要时将中国东北并入日本版图。”后来,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关东军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华北事变
18.
(题文)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19.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增强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
下列哪一表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21.
1938年春,山东南部发生了一场著名战役,该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下图判断该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2.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两者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 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
D. 台儿庄战役和七七事变
23.在25℃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4.在25℃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5.在25℃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6.
下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_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台儿庄战役胜利
27.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组是(   )
28.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C.英美关系D.中日关系
29.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D和AB的中点,则 {#mathml#}EB{#/mathml#} + {#mathml#}FD{#/mathml#} =(   )
30.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D和AB的中点,则 {#mathml#}EB{#/mathml#} + {#mathml#}FD{#/mathml#} =(   )
31.
下图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印制的宣传漫画。请判断,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