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市第二十六中学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6654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3

1.综合题(共4题)

1.
(沉重的历史回顾)
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读表格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约时间
1842年
1895年
1901年
 
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放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其他特权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严禁人民反帝、允许列强驻军、划使馆界
 
(1)上述三个条约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2)《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当时西方列强侵华目的是哪两项规定?
(3)从地理方位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4)《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洋人的朝廷”的规定是哪一条?
(5)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闪耀着的思想之光)
材料一: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有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
材料二:“五四”胜利以后,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表明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继续发展。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进步社团也在各地大量涌现。……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1)读材料一,陈独秀的文章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广泛宣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宜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和文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上述思潮都为哪一政党的成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3.
(不朽的革命历程)
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克敌致胜的法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否定“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向农村进军”后,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二: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2)材料二确立了哪一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解放战争第三年(1948年)放我双方力量比较表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总兵力
280万
365万
机动兵力
优于敌人
不足
装备
大为改善
略占优势
后方
土地改革
人民反战
 
(3)根据上表中敌我力量的变化,中共做出了什么战略决策?
(4)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中共能够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
4.
(伟大的抗日战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赵箭平《谈谈屏幕上的国军抗日英雄》

(1)“全体中华儿女万众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能“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取得了哪些重大战役的胜利?(不少于)
(3)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选择题(共11题)

5.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6.
在听了有关黄海海战的奏折后,光绪帝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哀悼的是著名的海军将领
A.丁汝昌
B.李鸿章
C.林则徐
D.邓世昌
7.
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道光帝
D.琦善
8.
***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9.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的相似之处是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农民阶级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D.领导者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
10.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文中的“民贼”是指
A.溥仪
B.袁世凯
C.段祺瑞
D.陈炯明
11.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3.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4.
假如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中共七大
15.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