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4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 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1)北伐战争中,与材料一所提人物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
(3)材料三中的“汉阳兵工厂”以及著名的汉阳铁厂的创建者是哪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3)根据材料三中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是指什么事?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2.选择题(共23题)

4.
19世纪末,一艘日本轮船沿着新开辟的通商口岸航行,从杭州出发,先经过沙市,到达重庆。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5.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6.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这一事件相关的是(  )
A.《林则徐》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D.《甲午风云》
7.
1860—1862年太平军试图攻下上海时,那里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这支所谓的“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洋枪队
D.义和团
8.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D.抢劫北京的财物
10.
洋务运动前期提出了“自强”的口号,下列体现洋务派“自强”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开平矿务局
D.创办汉阳铁厂
11.
1913年,成为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 曹锟贿选总统 B. 袁世凯大借外债
C. 宋教仁被刺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1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B.中国国民党C.强学会D.中国同盟会
1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4.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B.《万国公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
1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
***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
18.
***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北伐战争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
20.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21.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22.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23.
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华北事变
24.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
25.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