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开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4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侵华罪行
材料二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关系最大?请用史实予以说明。
■抗击外来侵略
(4)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二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观点。
(4)依据材料一,二,三,为三则材料确定适合研究的主题。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201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三 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怎么样的新的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三十多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领导核心是谁?该次会议把我国历史推向了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22题)

4.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揭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政治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B.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山东、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进行反清活动
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5.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占领香港岛B.火烧圆明园C.割占辽东半岛D.南京大屠杀
6.
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A.清军的残酷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列强的疯狂进攻
D.农民军内部分裂
7.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8.
一首民歌说:“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鹦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巾。”下列人物中是“红头巾”领袖的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华尔 D. 洪秀全
9.
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B.南京C.长安D.桂平
10.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1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12.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
A.旅顺大屠杀B.台湾被割占
C.谭嗣同就义D.八国联军侵华
13.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4.
肖艳同学的爷爷今年(2016年)90岁,请问肖艳的爷爷出生在民国哪一年(  )
A.民国七年B.民国八年C.民国十五年D.民国二十六年
15.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6.
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开办民用企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留学生
17.
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陈独秀D.孙中山
18.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建立年号为(   )
A.同治B.宣统C.洪武D.洪宪
19.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20.地球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其原因正确的是(  )
21.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同盟会政治纲领
B.三民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22.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京学生作为先锋队举行抗议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第一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24.
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25.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