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检测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4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4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 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 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 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民众吸食鸦片图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材料四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依据材料四写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提出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这次政治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3)哪一个条约的签订才引起材料二的发生?与《南京条约》比较,这一条约新增加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成立条件)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经典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

(2)请你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中的A和B处填写完整。
(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中,你是如何理解当中的“新”字的?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从中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2.选择题(共23题)

4.
(题文)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人民的思想愚昧
5.
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6.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人间的天国
C.实现其革命理想D.打击外来侵略
7.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8.
如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B.南京C.福州D.虎门
9.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反对中国禁烟
10.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
下列关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②武力镇压二次革命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
12.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3.
《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14.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15.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的技术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6.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17.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18.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是(     )
19.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B.陈独秀C.孙中山D.蒋介石
20.
孙中山曾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你知道这里的“变局、创举”是指(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的爆发C.八国联军侵华D.中华民国的成立
21.
中国共产党和以往任何政党的不同表现在
①阶级基础
②指导思想
③反帝反封建
④奋斗目标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2.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B.李大钊C.陈独秀D.董必武
24.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
25.
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26.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