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 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写出材料一中事件的前期口号。
(2)材料二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措施是哪一条
(3)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写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伟大人物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材料二如下图 (圆明园)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这一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写出这场战争开始的时间。(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 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义和团运动中提出的口号。(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举两例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读图观察,回答问题。
某班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在时间点A和D,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它们分别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年代尺左侧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如果把他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
(3)如果把“孙中山”的图片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两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 (共20题)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A.洪秀全 | B.李秀成 | C.杨秀清 | D.石达开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A.设立外务部 | B.割让香港岛 | C.割地赔款 | D.拆毁大沽炮台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
A.鸦片战争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甲午中日战争 |
A.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
C.极大提高了国防力量 |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A.民主思想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风俗习惯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