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33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4

1.综合题(共4题)

1.
伟大人物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材料一 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写出材料一中事件的前期口号。
(2)材料二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措施是哪一条
(3)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写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伟大人物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
2.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下图 (圆明园)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这一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次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3.
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写出这场战争开始的时间。
(艰难的探索)

材料二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举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人民的抗争)

材料三 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义和团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举两例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4.

   读图观察,回答问题。

某班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在时间点A和D,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它们分别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年代尺左侧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如果把他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

(3)如果把“孙中山”的图片放入年代尺,可以与哪两个时间点对应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20题)

5.
北洋军阀分裂时期,控制着北京政府和东北的军阀分别是 (  )
A.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B.皖系段祺瑞.滇系唐继尧
C.直系冯国璋.直系曹辊D.直系冯国璋.奉系张作霖
6.
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孙中山针对中国的民生问题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什么主张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7.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8.
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其所指战役是(    )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广州黄花岗起义
9.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B.李秀成C.杨秀清D.石达开
10.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11.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上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
A.设立外务部B.割让香港岛C.割地赔款D.拆毁大沽炮台
12.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北伐、西征
13.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深层原因是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17.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两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甲午中日战争
18.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封建制度
19.
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
20.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收购。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极大提高了国防力量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1.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22.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23.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4.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