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该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在什么运动中被打倒的? 材料四中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皆能制造……。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军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藉,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材料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该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在什么运动中被打倒的? 材料四中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
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什么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回首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你有何感悟?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己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个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进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大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 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什么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回首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你有何感悟?
2.选择题- (共26题)
6.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B.推拥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
7.
1900年7月英国某著名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 的漫画。1900年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 B.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 |
C.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 D.八国联军推翻了淸政府 |
8.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⑤ |
10.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
11.
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 |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
13.
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A.中英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 | B.邓世昌 | C.左宗棠 | D.关天培 |
16.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A.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
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
C.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
D.大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
17.
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调整主要依据
A.世界市场的形成 |
B.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 |
C.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
D.《南京条约》的规定 |
19.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A.严复 |
B.邓世昌 |
C.梁启超 |
D.康有为 |
20.
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1.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创办福州船政局 |
D.颁布剪辫法令 |
22.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效仿西方掀起了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3.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割占香港岛 |
B.火烧圆明园 |
C.黄海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24.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5.
孙屮山在《(xxx烈士事略)序》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序》中的“是役”是指( )
A.萍浏醴起义 | B.黄花岗起义 | C.广西起义 | D.武昌起义 |
27.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1 |
B.1913 |
C.1912 |
D.1927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