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也改变着中国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
材料三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性质的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的劫掠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而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4)材料三中所描写的内容属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5)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材料三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四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性质的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的劫掠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而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4)材料三中所描写的内容属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5)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谭嗣同”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要求?
(3)材料三中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以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复兴之路》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铭《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谭嗣同”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要求?
(3)材料三中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31题)
3.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 B.李老金 | C.张老木 | D.赵老刚 |
4.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1.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
C.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12.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维新变法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维新变法
A.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D.维护了清王朝统治 |
14.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B.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
C.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
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 |
15.
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
17.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运动始终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运动始终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青年勇于承担起对国家命运的担当。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
C.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D.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22.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通商口岸的开放 | B.小农经济的破产 | C.纺织工业的发展 | D.协定关税的影响 |
23.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24.
20世纪40年代,有一批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保质期三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到
A.1944 年 11 月 | B.1943 年 11 月 |
C.1941 年 11 月 | D.1945 年 11 月 |
26.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
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28.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下列搭配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 B.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
C.孙中山、***——辛亥革命 | D.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