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双龙初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653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史上,一系列的列强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 辱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哪次战争带来的后果?我们认为这是一场侵略战争,所签条约损害了中国哪些主权?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什么影响?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两件史实之间的联系。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三则材料,说说列强的侵华方式有哪些?
2.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仁人志士们不断进 行着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示意图

 
(1)结合所学,指出①②③④⑤分别指什么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学习西方有何特点或者规律?

材料二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说说材料出自于哪场运动?导致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其地位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1)国共两党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进行了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场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结合所学知识,远征的原因是什么?在远征的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2.选择题(共25题)

4.
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的是
A.B.
C.D.
5.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 90 周年阅兵仪式上,受阅官兵高呼“听党 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确立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始于 ( )
A.北伐进军时B.古田会议后C.三湾改编中D.井冈山会师
6.
对下图重大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血战湘江人员损失三万多
B.遵义会议见证党生死攸关
C.四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
D.巧渡金沙江打乱敌人追剿
7.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8.
“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讯。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
C.旅顺、大连战役D.威海卫战役
9.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10.
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见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
A.发展党的组织
B.开展军事斗争
C.解决农民问题
D.领导工人运动
11.
“1860年,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伤痕”材料中“强盗们”指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2.
为禁鸦片,他上书道光帝:“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后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13.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进展顺序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永安封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③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④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14.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5.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6.
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B.反帝反封建运动C.爱国官兵的反帝运动D.普通的农民运动
17.
“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
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18.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定国是诏》
标志百日维新开始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20.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A.中华民国的成立B.北洋政府的建立
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1.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个历史没有年代……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但实际上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材料出自
A.《新青年》
B.《狂人日记》
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
22.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3.
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的(  )历程。
A.洋务运动B.民主化C.改革开放D.近代化
24.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5.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命” (   )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6.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7.
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A.确定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B.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8.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