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题

(1)请说出以上四位人物分别与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些事件有关?
(2)与图一中人物有关的这次事件是由哪一阶级派别掀起的?这一事件的根本目的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哪一事件的发生为图二中人物领导的这次运动拉开了序幕?这一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请说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与图三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孙中山。
(5)图四中人物领导的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该事件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三位。请说出这一事件的主要阵地。

(1)请说出以上四位人物分别与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些事件有关?
(2)与图一中人物有关的这次事件是由哪一阶级派别掀起的?这一事件的根本目的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哪一事件的发生为图二中人物领导的这次运动拉开了序幕?这一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请说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与图三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孙中山。
(5)图四中人物领导的这一事件性质是什么?该事件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三位。请说出这一事件的主要阵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亦是中国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转折点。圆明园之火,烧掉了清统治者长期闭关而形成的自大心理。”
材料三:“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材料四: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巨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的认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中国国门被迫打开的根本原因何在?“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面对列强的入侵,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两例加以说明)?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亦是中国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转折点。圆明园之火,烧掉了清统治者长期闭关而形成的自大心理。”
——王道成《火烧圆明园》
(2)“圆明园之火”是谁点燃的?与此有关的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这一战争中获利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三:“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3)日本对中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这场战争中日本在中国犯下了的罪行?结合材料说说甲午战败后列强是怎样“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此后美国提出哪一政策反映出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材料四: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3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巨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
——《瓦德西拳乱笔记》
(4)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此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会议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
(3)简要说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口号?最能体现这一事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材料二:会议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2)材料二与哪一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召开有何意义?(3)简要说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联系。
2.选择题- (共25题)
5.
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马关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条款是 (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增辟通商口岸 |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D.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6.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7.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主张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8.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
9.
张华在假期里看了以下五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辛亥革命》
③《建党伟业》
④《甲午风云》
⑤《火烧圆明园》
①《虎门销烟》
②《辛亥革命》
③《建党伟业》
④《甲午风云》
⑤《火烧圆明园》
A.①⑤④②③ |
B.①③②⑤④ |
C.①②④⑤③ |
D.③④⑤①② |
11.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仨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被人们形象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率先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
C.鲁迅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交战时屡战屡败。在下列交战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3.
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发生了天京事变。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 |
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 |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
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
14.
下图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轮船招商局。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但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招商局”创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北洋政府时期 |
17.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报刊的传入,各类刊物逐渐成为中国人了解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下列刊物或文章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①《时务报》
②《新青年》
③《民报》
④《青年杂志》
①《时务报》
②《新青年》
③《民报》
④《青年杂志》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①③④ |
D.②③④① |
18.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他联合的革命团体成员有
①强学会
②兴中会
③华兴会
④光复会
⑤南学会
①强学会
②兴中会
③华兴会
④光复会
⑤南学会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⑤ |
19.
今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中,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的是
下列历史事件中,孙中山没有直接参与的是
A.创立兴中会 |
B.建立同盟会 |
C.领导武昌起义 |
D.发动“二次革命” |
20.
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
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D.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
21.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纷争,社会动荡。以下的军阀派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直系—段祺瑞
②奉系–张作霖
③皖系—冯国璋和曹锟
④滇系—唐继尧
①直系—段祺瑞
②奉系–张作霖
③皖系—冯国璋和曹锟
④滇系—唐继尧
A.①③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22.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
23.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应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5.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
26.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五四运动的爆发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27.
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 B.辛亥革命的推动 |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